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出自 李商隐 的《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誇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时:佛教将一天分为六个时辰,即晨朝、日中、日没(昼)、初夜、中夜、后夜。
  • 苔藓:(tái xiǎn) 一种生长在阴湿地方的植物。
  • 龙宫:佛教中指龙王居住的水下宫殿。
  • 诸天:佛教中指天界的众神。
  • 雁塔:指佛塔,因塔形似雁而得名。
  • 鹙子:(qiū zǐ) 指佛教中的阿罗汉,即已达到解脱的圣者。
  • 罗汉:佛教中指已达到涅槃的圣者。
  • 牛车:比喻大乘佛教,因其载重大,能载多人到达彼岸。
  • 上乘:指佛教中的大乘,相对于小乘而言,强调普渡众生。

翻译

白石莲花是谁共同拥有的,整日里都在佛前供奉着灯火。 庭院空旷,苔藓上覆盖着霜露,时常梦见西山上的老病僧人。 大海中的龙宫无限广阔,天界的雁塔层层叠叠不知多少层。 不要夸赞那些阿罗汉,他们不懂得牛车(大乘佛教)才是真正的上乘。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以白石莲花为引子,表达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白石莲花、佛前灯、空庭苔藓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超脱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龙宫、雁塔的想象,展现了佛教世界的广阔与深邃。最后两句则是对修行境界的深刻反思,指出真正的上乘在于大乘佛教的普渡众生,而非个人的解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李商隐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