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

出自 温庭筠 的《 女冠子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拼音

译文

带着娇羞,含着微笑,鬓云一缕轻飘。虽是昨夜残妆,依旧那样窈窕。玉簪绾住浓发,寒如秋水一般,衣裙飘动,仿佛碧烟缭绕。 在那鸾镜里面,微露她雪白的胸脯,犹如在那凤楼前边,一棵亭亭玉立的仙树。传信给美丽的伴侣们,早日地成仙脱俗,免却情爱牵缠的痛苦。

注释

女冠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双凤翘”。双调四十一字,前段五句两仄韵、两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 “含娇”二句:带着娇态,含着微笑,隔夜的翠眉已薄,脸上的胭脂已淡,而仍然显得美丽。宿翠残红,指脸面上的残妆,未重新打扮。窈(yǎo)窕(tiǎo),形容女子文静而美丽。《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寒玉”二句:晶莹的玉簪寒如秋水,帷幕的轻纱如卷碧烟。“簪”“卷”,都是动词。 雪胸:形容胸脯洁白如雪,唐代女妆微露胸脯,故有此说。鸾镜:妆镜。范泰《鸾鸟诗序》:“罽宾王获彩鸾鸟,欲其鸣而不能致。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可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哀响中宵,一奋而绝。”后来人们就称镜子为“鸾镜”。 “琪树”句:女主人如亭亭玉立的琪树,在凤楼之前。琪树,仙家的玉树。李绅《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一年绿,二年碧,三年红。”凤楼,泛指华丽的楼阁。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这里是指仙家所居之楼。 “寄语”句:指女方寄言给自己的伴侣,劝之早日求道成仙。寄语,传信。青娥,指美丽的少女。扬雄《方言》:“秦谓好曰娥。”江淹《水上神女赋》:“青娥羞艳。”

《女冠子·含娇含笑》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表面上是刻画女道士的容貌,其实是言情之作。上片写女道士容貌的娇媚柔美以及她的妆容与服饰,下片写女道士的情态与心理活动是那样的闲适与安然,结尾二句抒写其心愿。全词以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来状写女主人公的外貌神态,体现出温词的美学特质。

赏析

这首词着意于刻画女道士的容貌。上片写女道士出家前容貌仪态的娇媚柔美,以及她的妆容与服饰;下片写其出家为女道士的妆束以及闲适安然、怡然自得的情态与心理活动。 全篇看似都在咏写女道士,实质上是在言情。如以细腻的笔法刻画女道士的容貌神韵,表现她的娇艳窈窕,暗指她身虽入道而情缘未了,末二句更是见出其怀春之情,之所以说“早求仙”,是在以退为进,曲折地表现人间情愫。 此词虽然在思想内容上缺乏深度,但是在艺术上是值得称道的。如此娇美飘逸的仪态,如此华美精致的服饰,与以往温词中暖玉浓香相比,这首《女冠子》写得不失女性的娇妍清丽,甚至有几分冶艳性感。同时也多了几分飘逸的仙家气息,好比《庄子·逍遥游》中的描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有了神仙光环的美女道士,也许对凡尘中人有着某种致命的诱惑力。全词以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来状写女主人公的外貌神态,体现了温词的美学特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宿翠残红:指女子隔夜残妆,翠眉与红妆已不甚鲜明。
  • 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丽。
  • 寒玉: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月、竹等。这里指玉簪。
  • :(zān)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时也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 秋水:比喻明澈的眼波。
  • 轻纱:这里指女子穿的轻薄纱衣。
  • 碧烟:形容轻纱如烟雾般飘渺。
  • 雪胸:形容女子胸部肌肤洁白如雪。
  • 鸾镜:(luán jìng)指装饰有鸾鸟图案的铜镜。
  • 琪树:(qí shù)神话中的玉树。
  • 凤楼:指女子的华丽居所。
  • 青娥:指美丽的少女。
  • 求仙:寻求仙境或仙道,这里指追求超脱尘世的生活。

翻译

她含着娇态,带着笑意,残留的翠眉和红妆显得有些模糊,但依然美丽动人,如蝉翼般的鬓发。 她头戴如寒玉般的玉簪,仿佛秋水般清澈,身着轻纱,宛如碧烟缭绕。 在鸾镜中,她那如雪的胸脯若隐若现,站在凤楼前,如琪树般婀娜多姿。 她寄语美丽的少女们,早日寻求超脱尘世的仙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娇媚与超凡脱俗。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如“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末句“寄语青娥伴,早求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情怀,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