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发棹船郎十万,列郡风驰雨骤。

出自 陈维崧 的《 纤夫词
战舰排江口。正天边、真王拜印,蛟螭蟠钮。征发棹船郎十万,列郡风驰雨骤。叹闾左、骚然鸡狗。里正前团催后保,尽垒垒锁系空仓后。捽头去,敢摇手? 稻花恰称霜天秀。有丁男、临歧诀绝,草间病妇。此去三江牵百丈,雪浪排樯夜吼。背耐得、土牛鞭否?好倚后园枫树下,向丛祠亟倩巫浇酒。神佑我,归田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纤夫:以拉纤为业的人。
  • 真王:这里指清朝的郡王等贵族。
  • 蛟螭(chī)蟠钮:形容印玺上的装饰。
  • 棹(zhào)船郎:划船的人,即纤夫。
  • 闾(lǘ)左:秦代居于里门之左的贫苦百姓。
  • 骚然:动荡不安。
  • 里正:古代的乡官。
  • 捽(zuó):揪,抓。

翻译

战船排列在江口。正是在天边,清朝的郡王进行拜印仪式,印玺上有蛟螭盘绕的钮饰。征调十万划船的纤夫,各郡县急如风雨般行动。叹息贫苦的百姓动荡不安如鸡狗般惊慌。里正前面催后面保,把人都一个一个用锁链系在空仓库后。谁敢抓着头,敢摇动手? 稻花正适合在霜天里绽放。有成年男子,在岔路口与病弱在草间的妻子诀别。此次前去三江拉百丈纤绳,雪浪拍打着船桅在夜里怒吼。背部能承受那土牛鞭子吗?最好倚靠在后园的枫树下,向祠堂赶快求巫女浇酒祭祀。神灵保佑我,让我回归田园。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纤夫被征发服役的悲惨状况。上阕写清朝官府征发纤夫的场景,里正的逼迫,百姓的惊恐不安,尽显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下阕描述了丁男与病妇诀别以及纤夫拉纤所面临的艰苦环境和折磨,他们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前行。整首词生动地展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同时,通过对稻花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与纤夫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不幸与不公。

陈维崧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