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拼音
译文
是谁家男儿流落在京城,无依无靠,独对寂寞的寒秋?
青壮之年长抱着羁恨,梦中悲泣,只换得白发满头。
像一匹干瘦的马,以败草为食,冷雨萧萧,水沫漂浮在寒沟。
贡院的旧帘遥看黯然,透过雨幕,听得见更声幽幽。
家山啊,远隔在千里之外,在那天边,那云脚的东头。
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封侯之愿,也许这梦中得酬。
注释
崇义里:长安街坊名。宋敏求《长安志》:“朱雀街第二街,有九坊,崇义里其一。”
落莫:落魄潦倒。
秣(mò):饲养。
南宫:尚书省,此诗专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授的吏部。崇义里离尚书省很远,无法目及,此乃隐喻有司昏庸。
湿景:雨影。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这句意谓只听到敲更声从雨影中传来。
天东头:长吉家在洛阳福昌县,在长安之东。
客帐:他乡的住处。这里指崇义里。封侯:投笔从戎,立功以封侯,《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序
《崇义里滞雨》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把诗人滞居崇义里期间凉秋冷雨的切身感受,与怀才不遇、仕进无途的人生遭遇,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具体场景的寒冷与阴沉,抒发了诗人对于腐败现实制度的愤怨之情。全诗基调低沉忧郁,形象鲜明新奇,命意警拔深远。
赏析
诗人李贺抱着满腔热忱来到长安,冀望通过“荫子得官”的途径,求得一官半职,实现其济民报国的人生抱负。而现实生活对他的回报却是无情的,奉礼郎官职卑微,受尽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冷遇和排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愤,时时袭来心头。在萧瑟寒冷的秋雨中,他滞留馆舍,触景生情,凭借诗句抒发郁结于心头的忧愤。诗的首句用“谁家子”唱发,“仿佛自问,极愤郁之致”(叶葱奇《李贺诗集注》)。诗人来到长安,感受到秋意的萧瑟,更感受到“落莫”与“牢落”,壮年怀着羁居他乡的怨恨,梦见自己白发满头,暗自悲泣。“瘦马”以下四句,从直接抒情转入即景描写,诗人所骑的瘦马,喂饲劣等草料,雨沫飘零在寒沟里;遥望南宫,古帘下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笔触细致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滞雨”的题意行笔,既能表现诗人贫困、飘零的景况,又能暗喻吏部官员的昏庸,着墨不多,而意境融沏。最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一会儿想归回故乡。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白云脚下,一会儿又想到投笔从戎,立功封侯。诗人不甘心沉沦下僚,不满于现状,亟想摆脱困境,徘徊于进退、穷通之间。
全诗基调极为低沉忧郁,结尾突然振起一笔,写出“客帐梦封侯”的诗句,以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自作宽慰之语。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落莫:落魄潦倒。
- 秣(mò):喂养。
- 败草:枯萎的草。
- 雨沫:细小的雨滴。
- 湿景:雨中的景色。
- 签筹:古代计时用的竹签。
- 家山:家乡的山,代指家乡。
-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
- 封侯:古代指被封为侯爵,比喻高官显爵。
翻译
是谁家落魄潦倒的男子,来感受长安的秋意。 正值壮年却怀抱着漂泊的怨恨,梦中哭泣,白发渐生。 瘦弱的马儿吃着枯萎的草,细小的雨滴飘落在寒冷的沟渠。 南宫的古帘暗淡无光,雨中的景色传来计时的竹签声。 家乡远在千里之外,云气低垂在天的东头。 忧愁地枕着剑匣入眠,在客栈的梦中幻想封侯拜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崇义里的秋雨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忧愁。诗中通过“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落魄潦倒的生活状态。同时,“梦泣生白头”、“忧眠枕剑匣”等句,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功名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