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出自 司空曙 的《 贼平后送人北归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拼音

译文

战乱时我和你一同逃到南方,时局安定你却独自北归家园。 流落他乡头上已经生出白发,战后的家乡也只能见到青山。 晓行要经过许多残破的营垒,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凉故关。 旷野里的飞禽与枯黄的野草,将处处伴随着你的悲苦愁颜。

注释

贼平:指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率残部逃到范阳,走投无路,自缢身亡,“安史之乱”最终被朝廷平定。北归:指由南方回到故乡, 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旧国”句:意谓你到故乡,所见者也惟有青山如故。旧国:指故乡。 残垒:即残破的壁垒,泛指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

此诗前半部分诗人先回忆安史之乱爆发时与友人一起逃往南方;再写战乱平定后友人一人北归,诗人送行;后设想在这长长的岁月里,大家都在辗转他乡的过程中头生白发,战后故乡当残破不堪,也只有青山依旧了。诗的后半部分想像友人一路上早行晚停,回归故里,见到的只能是寒禽衰草。诗人写出了惜别友人之意,并曲折地表达了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

赏析

此诗意在感伤自己乱平之后独留南方,不能与朋友同来同返,并抒发了对乱后形势的忧虑之情。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首联交代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世乱”之时,司空曙和友人一起逃到江南避难,如今天下已经太平,友人得以回去,自己仍滞留他乡,“独”字含义丰富,一指友人独自北还,一指自己独不得还,含有无限悲感。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上句“生白发”亦有双重涵义:一是形容乱离中家国之愁的深广,一是说时间的漫长,从战乱开始到结束,前后历时九年。“见青山”是说假如友人回到故乡,田园庐舍肯定是一片废墟,所见也惟有青山如故。从这句起,以下都是想象北归人途中的心情和所见的景物。律诗讲究“起承转合”,一般在第三联转折,此诗却在第二联完成“承”“转”,章法上别具一格。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颈联及尾联单从友人方面落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这一联点明“残垒”。“故关”,为兵家必争之地,估计也残破不堪了。因而这一联着重写“贼平”后残破、荒凉之景,笔力所致,“描尽乱离之后荒乱风景”(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尾联继续虚写友人归途中所见所感。上句写景,“禽”和“草”本无知觉,而曰“寒禽”“衰草”,正写出诗人心中对乱世的感受。下句直接写“愁”,言愁无处不在,“愁”既指友人之愁,也兼含作者之愁,这里与一、二两联遥相呼应,针线细密,用笔娴熟。 这是一首酬赠诗,这类题材在“大历十才子”集中比比皆是,但多数思想平庸,艺术才力贫乏,缺少真情实感,这首诗却能独辟蹊径,通过送北归的感伤写出“旧国残垒”“寒禽衰草”的乱后荒败之景,由送别的感伤推及时代的感伤、民族的感伤。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
  • 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 旧国:故乡。

翻译

世道混乱之时我们一同南去,时局安定之后你独自北归。 在他乡漂泊久了已生白发,回到故乡只见青山依旧。 清晨的晓月照着残留的堡垒,繁星映照着过去的关隘。 寒冷的禽鸟与衰败的野草,处处伴随着你愁苦的容颜。

赏析

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平定后,作者送友人北归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比“同南去”与“独北还”,表达了世事的变迁和分别的无奈。“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写出了久居他乡的沧桑和对故乡的思念。“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描绘了旅途的景象,烘托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最后“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以景结情,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的愁苦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将离别的愁绪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融为一体。

司空曙

司空曙

司空曙,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担石,晏如也。尝因病中不给,遣其爱姬。韦辠节度剑南,辟致幕府。授洛阳主簿。未几,迁长林县丞。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诗风闲雅疏淡。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