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出自 王贞白 的《 白鹿洞二首
【其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其二】 一上西园避暑亭,芰荷香细午风轻。 眼前物物皆佳兴,并作吟窝一味清。
拼音

译文

【其一】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 若不是被来往行人赞赏的逗笑打断了思绪,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其二】 我登上西园避暑的凉亭,菱叶荷花散发着的细微香气,随着午时的轻风徐徐飘来。 眼前的各种事物都让人兴致盎然,将此时此景一并汇入我诗文的素材库里,吟诵出这清凉幽静的美景。

注释

白鹿洞:即指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庐山五老峰下,是中国古代最早建立的书院之一。诗人曾在此读书求学。 周情孔思:指周公礼法、孔子儒学,诗中乃泛指经史之学。

这是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王贞白的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

赏析

该作品最为著名的为第一首。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 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三、四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这不,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从诗人的读书生活看,诗人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
  • 一寸光阴一寸金:以“一寸光阴”之短暂与“一寸金”之珍贵作对比,极言时间之宝贵。
  • 周情孔思:指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
  • 芰(jì)荷:出水的荷,指荷叶或荷花。

翻译

【其一】不知不觉春天就快过去了,自己一直在专心读书,时间是那么宝贵,就像一寸黄金一样。要不是道人过来逗趣引得我欢笑,我还在沉浸于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之中努力追寻呢。【其二】登上西园的避暑亭,荷花细微的香气伴随着中午轻柔的风。眼前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美好的意趣,一起构成了吟诗的佳处,一片清幽之味。

赏析

【其一】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去了,突出了时光的飞逝和诗人对读书的专注。次句以“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一形象的比喻,强调时间的宝贵,珍惜时光的思想不言而喻。后两句写诗人原本正沉浸在对周公、孔子思想的追寻中,如果没人打扰,还不知会继续到什么时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专心致志。这首诗劝勉年轻人要珍惜光阴,努力向学。 【其二】第二首写夏日在西园避暑亭的自在惬意。亭周围有芰荷,清风徐徐,这样的环境使诗人感到周遭万物皆充满佳兴,让这一处成为吟诗的好地方,氛围清幽宁静。整首诗描绘出了一种宁静美好的夏日景象和心境。

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王贞白病卒于故里,时值梁代,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葬于广丰区城西门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