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著意寻春嬾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拼音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鹅湖归,病起作”:《花庵词选》作“春行即事”,广信书院本作无题,玆从四卷本乙集。 鹅湖:《铅山县志》:“鹅湖山在县东北,周回四十馀里。其影入于县南西湖。诸峰联络,若狮象犀猊,最高者峰顶三峰挺秀。《鄱阳志》云:‘山上有湖多生荷,故名荷湖。’东晋人龚氏居山蓄鹅,其双鹅育子数百,羽翮成乃去,更名鹅湖。”宋 淳熙二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淳祐中赐额“文宗书院”,明 正德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 着意:刻意。 懒:疲倦、疲惫。 信步:随意走动。 诗未成时雨早催: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一》诗:「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携竹杖,更芒鞋。」句:古代旅行登山时用的器具。宋·苏轼《定风波》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朱朱粉粉:红红白白,形容花的颜色。 野蒿:泛指杂草,野花。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 归宁:归家省亲。多指出嫁之女归省,亦有用于男子者也 。

《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是宋代词人辛稼轩的作品。此词为一首寻春的小词。这是辛稼轩游鹅湖回来后,病体初愈时所写三首《鹧鸪天》中的第三首。较之上几首,这首词里作者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较好些。词人走出家园在山水之间寻觅春色和诗意,虽然有些慵懒和疲惫,但悠然信步,饮酒赋诗,无论晴雨,心情都闲适自然。当然更令词人开怀的是农村淳朴自然充满活力的美好场景。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