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违银汉落,亦伴玉绳横。

出自 杜甫 的《 月三首
并照巫山出,新窥楚水清。 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 必验升沈体,如知进退情。 不违银汉落,亦伴玉绳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并照:同时照耀。
  • 巫山:山名,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此处指巫山一带的景色。
  • 新窥:新近看到。
  • 楚水:指楚地的河流,楚地多水,故称。
  • 羁栖:寄居异乡。
  • 二十四回明:指月亮二十四个周期(即一年)的圆缺变化。
  • 升沈:升降,指月亮的升起和下沉。
  • 进退:指月亮的盈亏变化。
  • 银汉:银河。
  • 玉绳:星名,位于北斗七星附近。

翻译

月光同时照耀着巫山的美景,新近又看到了楚水的清澈。 在寄居异乡的忧愁中,我看到了月亮二十四个周期的圆缺变化。 这必然验证了月亮的升起和下沉,就像知道它的盈亏变化一样。 月亮不违背银河的落下,也伴随着玉绳星横亘夜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月亮的升沉与盈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和感悟。诗中“并照巫山出,新窥楚水清”展现了月光下的美景,而“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则抒发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月亮的深情。最后两句“必验升沈体,如知进退情。不违银汉落,亦伴玉绳横”则巧妙地将月亮的自然现象与人生的进退联系起来,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