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出自 苏轼 的《 南歌子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拼音

译文

带着酒意冒着山雨,盖足外衣睡足晚晴。酣眠中,竟然不知钟鼓已报天明。我在梦里分明化作蝴蝶,感觉一身轻松。 年纪老大,才华消退,返乡之思,无法确定。置地买房的小家子气,必会受到豪杰、英雄的嘲讽。我还是喜爱在湖边无泥的沙路上,缓步徐行。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再用前韵」。按「前韵」系指同调「雨暗初疑夜」词。 「不知钟鼓报天明」句:傅子立注:「杜少陵:『睡美不闻钟鼓声。』」刘尚荣按:「句出《偪侧行赠毕曜》,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三》,『侧』一作『仄』;『声』一作『传』。」 「梦里栩然蝴蝶」句:龙本作「胡蝶」。傅子立注引《庄子·卷一·〈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老去才都尽」句:傅子立注引唐·杜少陵《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诗:「老去才虽尽,秋来兴甚长。」 「归来计未成」句:傅子立注引唐·郑都官《兴州江馆》诗:「向蜀还秦计未成。」 「求田问舍笑豪英」句:傅子立注:「刘备问许汜曰:『天下大乱,望君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刘尚荣按引《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沙路免泥行:傅子立注引唐·杜少陵《到村》诗:「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

《南歌子·带酒冲山雨》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描写作者悠游自在的心境,下阕描写作者已抛弃世俗的功利之心,全词表达了作者表现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志向。

赏析

本诗作者描写自己老来一事无成,并无大志,只想求田问舍置产安居,即使被一般英雄豪杰所取笑也毫不在意,自己就是偏爱在那没有泥泞的湖边沙路上,随意地散步行走。湖边沙路无泥,信步漫游,轻松舒适。 上阕描写旅途中冒雨赶路的辛劳以及归来后歇宿的情景。开头两句的叙述,除了写出天气变化,表示人已归来(由「钟鼓」所示)之外,主要是从侧面表现出旅途的极度疲劳。作者还写到他夜里或清晨做了一个梦:「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这显然是用典,而不是梦境的实录。其用意可能有两点:一是表示行旅生活(虽然是短暂的)结束后的一身轻松,二是表示自己具有源于老庄的淡泊功名的意识,因为庄周梦中化为蝴蝶,物我不分,是意味着超然物外的。 下阕着重抒写归来后的牢骚情绪以及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这两句反用或借用前人诗意,集中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牢骚。但接着笔锋一转:「求田问舍笑豪英」。「求田问舍」,这一典故用来比喻辞官归隐;「笑豪英」,是说为英雄豪杰所耻笑,因为退隐等于放弃自己早年立下的报国的壮志。所以这句写出了作者进退两难的心情,尔后东坡在诗词中反复抒写这种情绪,表现了他对仕途和人生的一种文化思考,凤翔之作仅仅是初露端倪。末句说「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是因为凤翔有东湖的缘故,这是承上「归来」二字而言,又与开头写人、马在雨水泥泞中艰难跋涉的情景相呼应,表现出此次行役归来后轻松、欣慰的心情。 这首词有两个不同的特点:(一)有较多的叙事成分。如上阕差不多都是叙事,与前两首重在描写与抒情不同。以现代的文学眼光来看,词体几乎是清一色的抒情诗,但这不是说不允许有叙事的成分,其实词中所谓的叙事也带有抒情性,借用古人的话来说,叫做「即事寓情」。(二)较多地运用典故。词中用典,虽不自东坡始,而用典频率较高,东坡是始作俑者。这首令词语典、事典就用了四个。从总体上说,诗词作品中用典是一种艺术,如能运用得当,可以增加作品的思想容量,又可以使其显得典雅含蓄。 全词意境清朗空明,语言俊爽奇拔。不经意写来,意到语工,表现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志向。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衣:不脱衣服。
  • 栩然:欢畅的样子。栩,xǔ。

翻译

带着酒意冲散山间的风雨,不脱衣服睡在傍晚放晴之时。不知道钟鼓已经敲响报告天明。在梦里欢快得像只蝴蝶,感觉一身轻松。 年纪老了才华都已用尽,归来的计划还没有达成。谋求田地购置房屋被豪杰英雄耻笑。只喜爱那湖边的沙路,能避免走在泥泞之中。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借酒浇愁及晴睡的生活片段,描绘出一种自在洒脱的情态。下片抒发了词人老去才华用尽以及壮志未酬的感慨,说自己被豪杰嘲笑,却独爱湖边沙路免沾泥的自在。整首词反映了词人一种矛盾而复杂的心境,既有无可奈何,又有自我开解与慰藉,透露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词中虽有消沉之意,但也不乏一份旷达与自在。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