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出自 黄庭坚 的《 送范德孺知庆州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馀,论道经邦正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旌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乃翁:你的父亲。这里指范仲淹。
  • 塞垣:指长城,亦泛指北方边境。
  • 玩处女:《孙子·九地》云:“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意即开始要像处女一样沉静,诱使敌人放松戒备,然后行动起来像逃脱的兔子一样迅速,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
  • 掩耳不及惊雷霆:即“迅雷不及掩耳”,比喻行动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
  • 端有:确实有。活国:使国家生存发展。
  • 薶(mái)九京:即“埋九泉”,指埋葬于地下。九泉,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
  • 阿兄:此处指范德孺的兄长范纯仁,曾两次出任庆州知州 。持节:拿着符节,古代使臣出行时持有符节表明身份,这里指担任州郡长官。
  • 潭潭:深沉广大貌。
  • 折冲千里:在千里之外就可以制敌取胜。折冲,使敌人的战车后退,即制敌取胜。
  • 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 :他。
  • 妙年:青春年少之时。
  • :补任官职。
  • 草枯:指秋天,秋天草枯,适宜于作战,所以幕府诸将希望秋季快点来到。
  • 折箠(chuí)笞(chī)羌胡:用短鞭就可以抽打西方和北方的敌人,意即轻而易举地制敌取胜。箠,马鞭。笞,鞭打。羌胡,泛指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

翻译

你的父亲深知国家大事如同精通兵法,北方边境的一草一木都知晓他的威名。面对敌人,开始时静如处女,诱使敌人放松警惕门户大开,然后行动如雷霆般迅速,使敌人来不及掩耳防备。他一生确实有着治国安邦的良策,可惜却百无一试,就埋入了九泉。你的兄长曾两次持节担任庆州的长官,这十年间如同麒麟驰骋在大地上。他度量深沉广大如卧着的猛虎,使得边境地区百姓能安心耕桑,生儿育女。他在千里之外就能从容退敌,论治国理政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才。你青春年少就补任父兄曾任职的地方,凭借自己的才能力量回应时势需求。在春风中,旌旗飘扬,带领万众,幕府中的各位将领都盼望着草枯的秋日以便作战。你不把那些智谋之名与勇猛战功放在眼里,只需用短鞭就足可以轻松鞭打羌胡。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送别友人范德孺出任庆州知府时所作。开篇通过对范德孺父亲范仲淹的称赞,展现其威名远扬,实则是为范德孺的出场做铺垫。诗中回顾了范氏家族的功绩以及范德孺兄长范纯仁在庆州的政绩,盛赞范氏一门满门贤能。接着自然地过渡到对范德孺的期许,称其才力足以担当重任,能不负厚望治理好庆州。诗中“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描绘出边境在范氏兄弟治理下和平安宁的景象,体现了其保境安民的功绩;“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则突出范德孺的不凡气度和卓越才能。整首诗饱含着对范德孺的信任、赞誉与激励,格调豪迈,气势雄健,同时也深深表达了对范氏一家功绩的敬仰之情。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