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出自 苏轼 的《 虢国夫人夜游图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馀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鞚(kòng):带嚼子的马笼头。
  • 羯(jié)鼓:我国古代的一种鼓。
  • 玉奴:唐玄宗妃子,即杨贵妃。
  • 花奴:汝阳王李琎的小名。

翻译

美丽的女子亲自驾驭着玉花骢,身形轻盈如同受惊的燕子踩踏飞龙。金鞭争路时宝钗坠落,不知是谁先进入了明光宫。宫中的羯鼓催促着花柳,玉奴弹弦而花奴打手鼓。座中的八姨是真正的贵人,骑马前来观看却不扬起灰尘。那明亮的眼眸和洁白的牙齿谁还能再见到,只有图画上还留有泪痕。人间俯仰之间就成为了古今,吴公台下就是雷塘路。当年也曾讥笑张丽华,却不知门外有韩擒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虢国夫人夜游场景的描绘以及与历史的联想,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索。诗中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佳人的风姿和宫廷的奢华景象。后几句通过与历史事件的对比,如以虢国夫人等当年不忧外患却讥笑张丽华,而自己也面临危机,突出历史的无常和变迁。整首诗意境深远,在感慨之余给人以深沉的思索,体现了苏轼对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