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出自 李贺 的《 送沈亚之歌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拼音

译文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由于文章原因而没有考取功名,准备返回家乡吴江。我为他将要踏上归途感到伤心,可是没有钱买酒设宴来慰问他,又感激他的再三请求,于是创作一首诗歌赠送给他。 吴兴才人失意将归,哀怨春风无情,吹得桃花落满路,千里一片红。  紫丝竹鞭已断裂,所骑骢马弱又小,家住钱塘,在遥远的东方还要往东。  带着一条条白藤交叉编成的书箱,里面是短小整齐的文稿,有如梵夹。  为把闪闪发光的“宝矿”呈现给考官,你乘着小舟,掠过烟波来到京华。  考官们在光天化日之下选拔人才,却把“黄金”抛掉,“龙马”放弃。  落第而归,重又带着书箱走进家门,是谁能体贴关怀而怜悯你?  我听说,大丈夫看重节操骨气,古人能做到失败三次也不泄气。  请你等到下一年的那个时辰挥起长鞭,趁秋天的大好时光驱车再来应试。

注释

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和十年(815年)进士。以文辞得名,尝游韩愈门,为当时名辈所称许。著有《沈下贤集》。 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以书不中第:因为文章没有考取功名。 其行:将要踏上归途。 劳:慰问。 勤请:再三请求。 一解:乐府歌词一章称为一解。这里指的是一首诗。 吴兴才人:这里指沈亚之。 桃花满陌:落红铺满田间的路。 紫丝竹:马鞭。骢(cōng)马:青白色马。 钱塘:旧县名,今并入杭州市。 书笈(jí):书箱。 梵(fàn)夹:佛经。 宝矿:金银宝石。 一叶:小船。 拾才:选取人才。 掷置:抛弃。解龙马:放走骢马。《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 劳劳:体切宽慰的意思。 重心骨:以有志向有骨气为重。 古人三走:《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三次为官,三次罢免;三次打仗,三次失败。后来辅助齐桓公成为一代名相。”用典故鼓励沈亚之不要灰心。摧捽:挫折。 事长鞭:执鞭打马。事,使用。 还辕:再来。辕,车。秋律:秋天。

《送沈亚之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这是作者为友人沈亚之考试落第准备回家而作的送别诗。诗中对友人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勉励他不要灰心,以后再来应试;同时严厉谴责了主考官的失职行为,说他在光天化日之下选拔人才竟然将沈亚之这样的人才弃置不取,犹如抛弃了“黄金”,放走了“龙马”。全诗结构整饬,声律谐和。

赏析

沈亚之落第还家,李贺写诗进行宽慰,这本是一般性的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的切身之痛,对科举制的体察,所以发出愤激之词,痛斥主考官有眼无珠,在光天化日之下“掷置黄金解龙马”可谓是字字珠玑,铿锵有力。  此诗以七言歌行体写成,十六句三次换韵,形成四句一段的结构特征。  开头四句写沈亚之下第“出都”。因下第,怀才不遇,故曰“怨”。桃花千里红,固然写眼前景,亦以此反衬内心之悲。  次四句追写沈亚之初次应试入京的情景。五六二句极赞其“书”之精,诗意与“书不中第”相对应,以突现礼部选材之不公。七八二句谓沈亚之远涉烟波,怀“雄光宝矿”之才华,上献春卿。  再次四句写礼部官员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辨优劣,致使沈亚之下第,重入家门。这四句获得清人姚文夑的极度赞赏。  最后四句则寄予厚望,鼓励朋友振作精神他日再试。诗为送别之作,需要为落第之友着想,因而“携笈”二句表示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诗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贴切自然,画龙点睛。诗人慨叹沈亚之下第,其实就是慨叹自己下第,他慰勉沈亚之,也有自慰之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ò):田间的小路。
  • 紫丝竹:指马鞭。
  • 骢马(cōng mǎ):青白色的马。
  • 钱塘:今杭州。
  • (jí):书箱。
  • 梵夹:指佛经,这里比喻书笈的整齐。
  • 春卿:指礼部官员,负责科举考试。
  • 蓦波(mò bō):突然越过波浪。
  • 掷置:丢弃。
  • 龙马:骏马。
  • 劳劳:忧愁的样子。
  • 重心骨:指坚定的意志。
  • 三走:指多次失败。
  • 摧捽(cuī zuó):挫折。
  • 秋律:指秋天,古代以律管定季节,秋律即秋天。

翻译

吴兴的才子怨恨春风,因为春风吹得桃花满路千里红。 他的马鞭断了,骢马显得更小,家住在钱塘的东边再东边。 他用白藤编织的书箱,整齐得像佛经一样。 他雄心勃勃地献上宝贵的才华给春卿,像乘一叶扁舟突然越过波浪。 春卿在白天下挑选人才,却丢弃了黄金,解下了龙马。 他带着书箱回到江边,重新进入家门,忧愁地问有谁是真正怜惜他的。 我听说壮士重视意志,古人即使多次失败也不受挫折。 请你等到天亮,挥动长鞭,将来某天驾车回来时,正是秋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吴兴才子沈亚之的失意与坚持。诗中,“桃花满陌千里红”象征着沈亚之的才华横溢,而“紫丝竹断骢马小”则暗示了他的困境。尽管遭遇挫折,沈亚之依然带着书箱归家,显示出他的坚韧不拔。李贺通过对比沈亚之的才华与现实的残酷,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鼓励,同时也寄寓了对坚持与重振的期望。诗的结尾,李贺以“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鼓励沈亚之不要放弃,相信未来还有机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贺对友情的深厚与对人生挫折的深刻理解。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