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拼音
注释
使君:这里指州郡长官。郡斋:州郡长官的居室或书房。
斡波:划水。
标:龙舟争夺的锦标。
桡:桨板。
输岸一朋:岸上观赛的输方一伙人。
文身:刺花的身体。据说在肉身上刺刻花纹,下水可以免受蛟龙的伤害。
序
竞渡歌是张建封创作的古诗。
赏析
前四句“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交代节令、天气、环境,渲染赛前热闹的气氛。
第五、六句写州郡长官前去观看竞渡。第七、八句用“罗衣”、“银钗”借代观看竞渡的女士,从味觉、视觉两方面形容观看比赛的人多。
第九至第十八句描绘第一次竞渡的情景,所用比喻特别多,例如以:飞万剑:形容棹影上下翻飞的快捷,以“鼓声劈浪鸣千雷”比喻鼓声既响又急,以“目如瞬”形容龙目的生动,以“霹雳惊”形容坡上观众喊声突发、惊天动地,以“虹霓晕”形容锦标五彩缤纷,令人五花缭乱。
第十九、二十句“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从参赛者和观赛者两个角度写竞渡双方的情绪,“两岸十舟五来往”写双方十艘船又比赛了五次,使竞渡又掀起了一个高潮。
第二十三句“须臾戏罢各东西”中的“各东西”意思是塞外以后各自分开,第二十四句“竞脱文身请书上”的意思是刚赛完,输方不服,双方又脱了上衣,露出刺花的身体,请求再决雌雄。
最后四句是作者观看竞渡后的感慨,由竞渡者的互不相让联想到执政者的朋党之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 斡(wò):转,运转。
翻译
五月五日天气晴朗明媚,杨花在江边围绕,晓莺啼叫。使君还没有走出郡斋之外,江面上早已听到了整齐的和声。使君出现时都很有准头,马前已经被红旗引领。两岸穿着绫罗衣裳的女子散发着香气,银钗在日光下如霜般锋利。鼓声敲了三下红旗展开,两条龙跃出水面浮了上来。船桨的影子在波浪中运转好似万把飞剑,鼓声劈开波浪如同响了千声雷。鼓声渐渐急促标志将近,两条龙望着标志目光如瞬间。坡上的人呼喊如同霹雳般惊人,竿头上的彩饰如同彩虹的晕圈。前船争先抢水已经夺得标,后船失去优势只能白白地挥动船桨。人们争得头破血流难定胜负,输了的那一方心里焦急如火烧。只根据输赢来分别给予惩罚和奖赏,两岸十只船来来回回五次。很快游戏结束各自离开,争相脱下纹身的衣物请求写上名字。我如今仔细观看竞渡的人们,和当道者权力相争有何不同。不想着到了岸边各自罢休离去,会到了车被摧毁船桨被折断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景。诗的开头通过对天气、景物和氛围的描写,营造了一个欢快的背景。接着详细描写了使君出场、划龙舟的激烈竞争、两岸观众的反应等情景,尤其是对龙舟竞渡时的气势和动态的刻画,如“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等,非常生动传神。同时也描绘了输赢双方的不同表现。最后,诗人通过竞渡联想到了官场权力之争,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思考。整首诗场面描写细腻,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实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