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拼音

译文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注释

从弟:堂弟。 斋:书房。 山阴:今浙江绍兴。 崔少府:即崔国辅,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授职山阴(浙江绍兴)县尉。少府,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次于县令。唐代科第出身的士子也任其职。 帷:一作「帐」,帘幕。 澹(dàn):水缓缓地流。 演漾:水流摇荡。 冉(rǎn)冉:一作「荏苒」,渐渐。指时间的推移。几盈虚:月亮圆缺反复多次。 澄澄:清亮透明,指月色。 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越吟:楚国庄舄(xì)唱越歌以寄托乡思。这是以越切山阴,意谓想必在越中苦吟诗篇。 共:一作「其」。 如何:一作「何如」。 吹:一作「出」。 兰杜:兰花和杜若,都是香草。兰,一作「芳」。

这首观月怀友的古体诗,写得恬淡悠远。诗的前六句着重写开窗所见的月色,清幽的月色引起诗人深刻的思考,深深的慨叹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珍视。最后四句是怀友。诗人驰骋想象,想象在这月光普照的夜晚,崔少府也一定在曹娥江畔苦吟,思念自己,真是人隔千里,明月相共。最后采用传统的「引类譬喻」的手法,以兰草、杜若比崔少府,其芬芳之香随处可闻。

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玩月」。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诗人没有停留在对月色的描摹上,而是宕开一笔,写对月亮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不常啊。 继而诗人悬想朋友崔少府也必定在这清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诗人与朋友虽相隔千里,但同在望月。诗的最后一句「微风吹兰杜」最有意味:不说对朋友思念,而写兰杜之芳,那么,这兰杜之芳能吹到朋友那里去吗?朋友知道我在思念他吗? 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从弟:堂弟。
  • 南斋:书房。
  • 山阴:今浙江绍兴。
  • 崔少府:即崔国辅,唐代诗人、官员,曾任山阴县尉(少府是对县尉的称呼)。
  • 澹(dàn):荡漾。

翻译

我悠闲地高卧在南斋书房之时,揭开帷帐正看到月亮初升。清澈的光辉洒在水上和树木上,那光影在窗户上摇荡。月亮渐渐圆缺变化,时光就这样澄澈地流转古今。想起那美丽的人在清江之畔,今夜她肯定在辛苦地吟唱越地的歌谣。即使相隔千里又能如何呢,微风中似乎能闻到兰花和杜若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清幽而深远。诗人在南斋赏月,描绘了月出时的清辉洒在水木之间的美妙景象,展示了一种宁静而恬美的氛围。“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思念远方的崔少府,尤其是想象“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增添了一份深情和浪漫。最后“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既有对远方友人的牵挂,又以风中的香气营造出一种美好的余韵。整首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