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出自 李白 的《 奔亡道中五首其四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函谷:指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
  • 玉关:即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
  • 嵩岳: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国五岳之一。
  • 燕山:位于今河北省北部,是古代北方的边疆山脉。
  • 羌胡: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统称。
  • 沙塞:指边疆沙漠地区。
  • 申包:指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因楚国被吴国攻破而悲痛欲绝,七日不食,最终饿死。
  • 恸哭:极度悲痛地哭泣。

翻译

函谷关如同玉门关一般遥远,何时才能生还? 洛阳变成了易水,嵩山变成了燕山。 这里的语言习俗变得像羌胡,人们的面容多带有边塞的风霜。 我如同申包胥一样悲痛欲绝,七日之内鬓发斑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流亡途中的悲凉心情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将函谷关比作玉门关,洛阳比作易水,嵩山比作燕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和边疆的荒凉。后两句以申包胥的典故自比,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的悲痛,展现了李白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悲壮的人生境遇。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