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

出自 环山樵 的《 薛宝钗 · 雪竹
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 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 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 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 无复绿猗猗,何如在淇澳? 寒林尽白封,奚第琅玕独。 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 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搦管坐空斋,不听声谡谡。 缅怀文典可,佳画添几幅。 更思僵卧人,岂只食无肉。
拼音

注释

滕六:téngliù/lù,传说中雪神名,也叫“封六”,此用以指雪。 寒林:秋冬之林。 奚第:何只,哪里仅仅。 琅玕:翠竹的美称。 矗矗:chùchù,高峻貌。重叠貌。 搦管:nuòguǎn,指提笔作文。搦,持、拿;管,指毛笔。 斋:zhāi,屋舍,常指书房、学舍。 谡谡:sùsù,∶象声词,形容风声呼呼作响。 文典:wéndiǎn,文籍典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屋:以白茅草覆盖的房屋,为古代贫民所居。
  • 玉树:这里形容被雪压弯的竹子,好像玉树一样。
  • 滕六:传说中掌管雪的神。 滕(téng)六
  • 猗猗(yī yī):美盛的样子,常用来形容竹子等植物。
  • 淇澳(qí yù):淇水的弯曲处,在古代是产竹的地方,《诗经》中常提及以淇澳之竹比喻君子。
  • 奚第:哪里只是。 奚(xī)
  • 琅玕(láng gān):常指像珠子一样的美石,这里代指竹子。
  • 搦管(nuò guǎn):握笔。 搦(nuò)
  • 谡谡(sù sù):形容风吹竹声。
  • 文典:文章经典。

翻译

大雪在北风的催逼下纷纷扬扬落下,家家户户贫寒的茅舍都被雪覆盖了。被雪压弯的竹子就像玉树一样难以伸展,无数的竹杆都被大雪压弯。(竹子虽有)高尚的气节和凌云的志向,却也不敢抵挡掌管雪的滕六(降下的大雪)。君子本就心怀虚心退让,甘愿低下头来俯伏。(被雪压后)不再有那美盛婀娜的绿色姿态,哪里还能像生长在淇澳时那般美好的情景?寒林都被洁白的雪封盖,哪里只是竹子(被压弯)呢?就连耐寒的梅花也禁受不住,哪里只是竹子显得瑟缩?在小窗前读书,看不到窗外青竹直立高耸的样子。坐在空荡荡的书斋里握笔(想诗作画),也听不到那风吹竹子的谡谡悦耳声。此时缅怀那些文章经典还不错,要是能添上几幅画(描绘这景)就更好了。更加让人想到那些在严寒中受冻僵卧的人们,他们哪里只是生活中缺少肉食(面临艰难困苦啊) 。

赏析

这首诗以雪竹作为描写对象,生动展现了雪天中竹子的状态进而引发诸多感慨。开篇描绘大雪北风肆虐下,贫寒人家的房屋和被压弯的竹子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寒冷压抑的氛围。诗中巧用比喻,将被雪压的竹子比作玉树,形象且壮美。同时多处运用对比来深化主题,如竹子的高节志向与在大雪前低头伏身的对比,淇澳美竹与眼前瑟缩之竹对比等,突出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从对雪竹的描写逐渐延伸到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以及遭受苦难之人的联想,拓宽了诗歌的内涵,体现出作者富有同情心的悲悯情怀。整体上,这首诗从自然景象切入,层层深入情感与思考,借物言情、托物寄志,展现出深刻的思想以及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联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