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其一】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其二】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拼音

译文

【其一】 (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致尧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 (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情就像雏凤一样一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其二】 我在靠近剑门栈道的巴蜀之地,你在有风樯的江南,我们俩天各一方。当初分别正值冰天雪地的时候,没想到,现在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如果将韩冬郎的诗才比作何逊,将我自己比作沈东阳的话,为了休联句,我就要像沈某人般瘦尽了。

注释

韩冬郎:韩致尧,小名冬郎,是李义山连襟韩畏之子,是晚唐小有名气的诗人,有《翰林集》一卷,《香奁集》三卷。「连宵待坐徘徊久」是残句,原诗已佚。 老成:指冬郎虽年少,但诗风老练成熟。唐·杜少陵《敬赠郑谏议十韵》:「毫髮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他日追吟:大中五年(西元八五一年)李义山将赴梓州柳幕,离长安时,韩致尧父子为之饯行,致尧曾作诗相送,其诗有「连宵……」句。至大中十年,李回长安,因作二首绝句追答。 畏之:韩瞻字。 走马成:言其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成章。《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唐·李太白《与韩荆州书》:"虽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冷灰:应当是当时饯别宴席上的情景。 桐花:《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史记·货殖传》:「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 雏凤:此戏谑韩畏之,并赞其子韩致尧诗才。《晋书·陆云传》:「陆雲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又杜甫有「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诗句,商隐此言「清」、「老」,当即此意。在商隐赴梓幕后不久,韩瞻亦出任果州刺史,韩偓必随行,所以这里说丹山路上,有「雏凤」、「老凤」之声。 瘦尽东阳姓沈人:原注,沈东阳约尝畏何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终未能到。」余虽无东阳之才,而有东阳之瘦矣。

这首诗用一条长题说明作诗的缘由。冬郎,是晚唐诗人韩致尧的小名。他的父亲韩瞻,字畏之,李义山的故交和连襟。大中五年(西元八五一年)秋末,李义山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韩致尧纔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一座。大中十年,李义山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其中的第一篇,酒宴上的蜡烛烧残了大半,烛芯的灰烬也冷却了。用「冷灰残烛」,说明送别的筵宴已近尾声,阖座的人触动离情。在这种惨淡的气氛中,十岁的冬郎触发了诗思,飞速地挥写成送别的诗章。这就是本篇头两句对当年情景的追述。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韩冬郎:韩偓,字致光,小字冬郎,是李商隐的姨侄。
  • 裁诗:作诗。
  • 走马成:言其作诗之速,像走马一样快。
  • 冷灰残烛:描绘了夜将尽时,蜡烛残烧、烛灰变冷的情景,烘托离别的氛围。
  • 丹山路:传说中凤凰栖息与飞行的地方,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前程 。
  • 雏凤清于老凤声:雏凤的鸣声比老凤更为清圆。这里用雏凤、老凤比喻韩冬郎和李商隐自己。
  • 剑栈:指剑阁栈道,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剑山、小剑山之间,是古代川陕间的主要通道。
  • 风樯(qiáng) :指帆船。樯,船上的桅杆,这里代指船。
  • :请求,烦请。
  • 何逊:南朝梁诗人,这里借指韩偓。
  • 联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由两人或多人各成一句或几句,相联成篇。
  • 瘦尽东阳姓沈人:“东阳姓沈人”指沈约 ,沈约曾为东阳太守,他在给友人信中说自己因病消瘦。这里以沈约自比,说自己为思念和牵挂而憔悴消瘦。

翻译

【其一】 冬郎才十岁就能即席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便可成篇,面对残烛冷灰,触动了离别的伤感之情。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雏凤的叫声比老凤更为清远动听。

【其二】 你我分别,一个走在艰险的剑栈蜀道,一个行于风浪中的水路,各自艰苦奋斗。离别的时候还是冰雪寒冬,等到归来时已经是春色满园。烦请你别像何逊那样和我联句了,我会像沈约因思念而消瘦下去。

赏析

【其一】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韩冬郎十岁即席作诗的不凡才华,“走马成”突出其作诗的迅速,“冷灰残烛”巧妙烘托出送别时的离情氛围。后两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是千古名句,诗人用形象的比喻,将韩冬郎比作雏凤,自己比作老凤,通过丹山路上桐花盛开的美好景象,赞扬韩冬郎的才华青出于蓝,有美好的未来,蕴含着对晚辈的殷切期望和赞赏之情。

【其二】 诗的开篇“剑栈风樯各苦辛”描绘了两人分别后路途的艰难,一个经历蜀道之险,一个历经水路风波,表现了人生道路的艰辛。“别时冰雪到时春”以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暗示人生的聚散无常,也给人一种希望之感 。后两句用典巧妙,表面上是不让韩偓和自己联句,怕自己像沈约一样相思消瘦,实则表达出彼此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离别的哀愁,蕴藉深沉,情感真挚。这两首诗很好地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用词精妙、情感含蓄深婉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