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也,愁心似醉醺。

出自 五代十国欧阳炯 的《 巫山一段云
春去秋来也,愁心似醉醺。去时邀约早回轮,及去又何曾。 歌扇花光黦,衣珠滴泪新。恨身翻不作车尘,万里得随君。
拼音

译文

春去秋来,愁上心头,总是心不在嫣像醉酒了一样,整日昏昏沉沉。临别时候你我相约早日回来相见,但是到现在依然不见归期。 歌舞用的扇子早已旧迹斑斑,衣服上相思的眼泪星星点点。恨自己当初不能化做马车后滚滚的红尘,这样就可以和你朝夕相处,万里相随。

注释

何曾:何能,怎么能。 黦(yuè):污迹。 翻:反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醉醺(xūn):形容醉意朦胧的样子。
  • 邀约:约定。
  • 回轮:指返回的行程。
  • 何曾:何尝,哪里。
  • 歌扇:歌舞时用的扇子。
  • 花光黦(yuè):花色暗淡。黦,指颜色因沾污而变色。
  • 衣珠:衣上的装饰珠子。
  • 滴泪新:新近滴下的泪水。
  • 恨身:遗憾自己的身体。
  • 翻不作:反而不能成为。
  • 车尘:车行驶时扬起的尘土。
  • 随君:跟随你。

翻译

春天离去,秋天又来,我的忧愁心情如同醉意朦胧。离去时你曾约定早早返回,但到了离去的时候,你又何尝回来过。

歌舞用的扇子,花色已经暗淡,衣上的珠子新近滴下了泪水。我遗憾自己的身体不能成为车行驶时扬起的尘土,这样就能随你到万里之外。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随行的遗憾。诗中,“春去秋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也隐喻了诗人心情的变迁。通过“愁心似醉醺”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因思念而心神不宁的状态。后半部分通过对“歌扇”、“衣珠”的描写,进一步以物喻情,表达了诗人对离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随行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五代十国时期诗歌的独特魅力。

欧阳炯

欧阳炯

名或作迥。五代末宋初益州华阳人。善文章,尤工诗词。少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国亡,降后唐,补秦州从事。后复入蜀,事后蜀孟知祥,累官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从孟昶归宋为翰林学士。宋太祖开宝四年,岭南平,议遣炯祭南海,称病不出,被罢职。旋卒。其词多写艳情,今存四十余首。又著有《花间集序》。 ► 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