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

出自 李贺 的《 溪晚凉
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 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 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 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
拼音

译文

一只白狐在向月嗥叫,山风吹来深谷的回声,秋夜的寒气扫净云絮,露出幽碧明净的天空; 谷底升起潮湿的烟雾,像白色的玉柱缓缓移动,银河无声地流转,向着东方,流转个不停; 溪边安睡着鹭鸟,野汀的宿雁正在作梦,只有溪水静静地流淌,轻溅的水花细语淙淙; 重叠的山峦连绵起伏,看似条条盘曲的卧龙,夜风吹动着竹林,为山外来客奏起箫笙。

注释

碧空:幽碧明净的天空。 玉烟:指炊烟。幢:旌幡。青湿,疑指炊烟黑而湿润。烟黑白相杂,故云“玉”、云“白”。钱钟书举此句为例,以为长吉镂金刻玉,与法国诗人戈蒂埃同。 银湾,即银河。晓转,指夜半银河渐东,转而至晓。一说,“晓转”,指光明如晓。 “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句:鹭眠而听雁鸣,故惊醒而偶有飞起者。一说指群鸟寂然栖息,故下旬云波水轻涟,静而无声,非是。上句写静中有动;下句写动中有静,不可一以贯之。游溶,指溪水流动缓慢。不语,言水声之低小,非“无声”意。 层岫回岑:指山势起伏曲折如龙,故日“复叠龙”。 苦篁(huáng):苦竹。吟歌简,风吹篁竹,啸如歌吟。筒,竹管,箫笛均以竹管为之。

《溪晚凉》是唐代诗人李贺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山溪秋夜静谧、优美的景色,意境深邃幽丽,笔触细腻入微。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用比拟的笔法描绘眠鹭、轻涟、远山、苦篁的动人情态。

赏析

诗的前半篇描绘秋空的澄碧、瑰丽。起句以月、风点明“晚凉”题意,落想奇特。所谓“自狐号风”,不过写月下风声。鲍照《芜城赋》曰:“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诗人化用此意,想象风声如狐号,表明山风之厉。所以言“白”,因为月光下白色不可见,说“白狐号风”,不但使想象之情切合眼前之景,而且“白”字突现了月色之皎洁。“秋寒”之感缘于山风,次句说“秋夜的寒气驱散了浮云”。越发显得山风强劲,凉意侵人。“留”字用得巧妙,表明山风过后,浮云敛尽,天质独露,在我们眼前展现出澄碧而寥廓的夜空。 三、四句写晚烟、银河,情态生动,如织如绘。轻烟本呈淡青色,在溪水和夜露的潮润中,缓缓浮动,凝聚不散,显得“青湿”;月色朗朗,夜气澄清,晚烟在月光中洁净、明亮如玉。故日“玉烟”。再看那姿态,缭绕悬浮,摇曳不定,宛如风中飘动的白色幢幡。诗人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首先来自他细心的观察。“银湾”一词,意即银河,是诗人的造语,却十分妥帖。既称银河,便弯曲宛转如河水,使人产生“流”的感觉,银河在天边倾侧而下。恰似一弯流水奔向天东。“晓”字青银河皎皎,光明如晓;“晓转”便是闪光流转之意,又暗示月移星动,夜色渐深。秋月碧空,玉烟银湾,构成了一幅瑰丽多彩的图景。 诗的后半篇写地面景象,极显秋夜之静谧。溪边的沙汀是水鸟栖息嬉戏之地,此刻早已寂无声息。诗人想象白鹭正梦见征鸿远去,引起悠远的梦思。这种巧妙的构想,将人的情态赋与水鸟,意在唤起读者的生活经验,由眠鹭酣梦之深感受到溪边的寂静。接着又拟水如人,“不语”二字,意味着白昼水面的喧闹早已消逝,溪水在夜色的抚摸下安歇。诗人用一连串形容词“轻”、“细”、“游溶”,分别描写水波轻动、波纹细微、水流徐缓之状,十分细腻逼真。 七、八句写远山、近竹,这是岸上景色。夜看远山,不辨草木,惟见山影。“层”字显出峰峦重叠之势,“回”字写出山体盘旋曲折之形,“复叠龙”三字更将山势比作鳞甲重叠、蜿蜒盘曲,的乌龙。诗人未写竹影,只写风动苦篁泠泠有声。仿佛箫管奏呜。同过客的吟诵相应和。读者则从这竹声的描绘中,想象到星光之下竹影幢幢、随风摇曳的动人景象。 全篇描写,重在“静”境的表现。诗人巧运匠心,寓静于动,将夜中景物写得情态生动,色泽鲜明,而且富于活力,愈显出夜的静谧。尤令人叹服之处是,诗人善于驰骋想象,将不易觉察、也就不易表现的大自然的声息,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使人可睹可闻,而且情趣横生。奇妙的想象贯穿全诗,成为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语言上,诗人善于锻字炼句,且反复勾绘,每一景物都刻划得淋漓尽致。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háo) 呼啸。
  • 碧空:晴朗的天空。
  • 玉烟:形容烟雾缭绕,如玉般细腻。
  • 银湾:银河。
  • 晓转:天亮时转向。
  • 征鸿:远行的大雁。
  • 轻涟:轻微的波纹。
  • 游溶:缓缓流动。
  • 层岫:层层叠叠的山峰。
  • 回岑:曲折的山岭。
  • 复叠龙:形容山峰连绵,如龙脊般重叠。
  • 苦篁:(huáng) 苦竹。
  • 吟歌筒:竹筒,这里指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如同吟唱。

翻译

白狐在月光下对着山风呼啸,秋天的寒意扫去了云彩,留下一片晴朗的天空。烟雾如玉般细腻湿润,银河在天亮时转向东方流动。溪边的小洲上,鹭鸟安眠,梦中或许见到了远行的大雁。水面上的轻微波纹静静地不语,缓缓流动。层层叠叠的山峰和曲折的山岭,如同龙脊般重叠。苦竹在风中摇曳,发出声音,仿佛在对客吟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溪边的宁静景象,通过白狐、山风、秋空、烟雾、银河等自然元素,构建出一幅幽美而神秘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如“玉烟青湿白如幢”形容烟雾的细腻,以及“银湾晓转流天东”描绘银河的流动,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和遐想的空间。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