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起首两句追忆往昔,笔势不凡。五陵本是西汉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地处渭水北岸,距都城长安不远;当初四周居住着许多豪门大户,子弟习尚奢纵。后代诗文遂引为典实。此词借“五陵”以指作者故乡名城洛阳,意点染奢华豪纵的气氛,以映衬风流少年的俊爽形象。《乐府诗集》有《结客少年场行》,题解引《乐府广题》云:“按结客少年场,言少年时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故作此曲也。”词中“结客”二字即从此出。此处虽借鉴古人,而自抒怀抱,自具面目。首两句定下基调,下文分三层写开。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两句承前“结客”句来,写朋侪相与之欢,并骑驰纵之远,笔墨极简省,而郊次春游时那欢畅自恣的场面连同游人的神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是归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薄暮时分,词人和他的友伴们头戴鲜花,打马朝城里走来,经过桃叶渡时,酒肆的美人上前相邀。句中“桃叶”是“桃叶渡”的省称,地处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畔,这里是借指游冶的场所。“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用倒装句式。“不管”的主语“小袖”置后,以突出人物。“不管”二字写出女子挽留之真诚与执着,是着力之笔,为下片抒写自己的恋情设下伏线。
上片第一层极写其豪俊气概,第二层则表现其儿女柔情,亦豪旷,亦缠绵,一位风流少年的形象活脱脱如目前。“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二句又起一层,笔墨酣畅淋漓。上句之“春壶碧”,暗写红粉情意,有“吴姬压酒劝客尝”的意境。结句有力突现了词人自家醉卧青楼的形象:开怀豪饮,至酒酣耳热之际,竟至脱帽露顶,可见畅快之至,亦不羁之至了。到了此处,一天的游春之乐达到高潮,作者的豪兴也尽情写出。整个上片选取最能表现早年生活风貌的骤马游春一幕来叙说,笔调欢快明朗,化前人意境于不知不觉间,妙合无限。
过片三句,词意陡转,由昔入今,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突如其来的家国变故。“楚云”诗词里常与女子相关,如张谓诗句:“红粉青娥映楚云”(《赠赵使君美人》)。“陇水散”用梁鼓角横吹曲《陇头流水歌》“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句意。《古今乐录》引《辛氏三秦记》曰:“陇渭西关,其陂九迥,上有清水,四注流下。”此中含隐着对那位青楼女的依依别情。语调沉重,悲思喷涌,“惊”、“散”二字带出作者受到震动、无限哀愁的神态,是很醒目的。
以下两句,不假外物,直抒胸臆,充满哀极痛极的勃郁之气。“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这近乎绝望的哀号,情感特强,因为是紧接前面力度很高的三句而来,故没有直白浅露之感,是感情凝聚、充积以至于倾泻的自然过程。“何处”二字已见出愁怀难遣,欲告无人的苦楚。于是词人瞩目于“飞鸿旧月”。词人问道:飞鸿可捎来故人的音讯?明月曾是往日生活的见证人,如今可愿传去心中的思念?它们把人的心绪带向遥远的故国,又触发物是人非之慨。此刻,作者想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私情,他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同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大众。所以说,“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两句表明他多少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始终连接着民族的兴亡,面前经历的是一场悲剧。这样,词的意境有了拓展。
结句收缩全篇的悲愁思绪,显出“无垂不缩”的功夫。“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西州,当是用羊昙事。《晋书。谢安传》载,羊昙为谢安所重,谢安扶病还都时曾过西州门,“安薨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大醉,不觉至州门,痛哭而去。”词用此事,当有怀想谢安之类贤相、慨叹当世无人之意。南渡以来,朱敦儒无日不思念金人的统治下的故土,牵挂天各一方的亲朋。可是,泪眼所见,只有远接天际的芳草牵惹人的情思,而西州路遥不可接。这一结句亦景亦情,以沉痛之笔点活全篇,并使整体意境苍劲高起,读来似觉其千钧之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陵:汉代长安城外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是当时豪门贵族聚居之地,这里指代贵族子弟聚集游乐之地。
-
结客:结交朋友。
-
跋马:勒马使回转;骑马驰逐。
-
桃叶:一般代指美丽女子或歌伎。
-
青楼:本指华丽的屋子,后为妓院的代称 。
-
楚云惊,陇水散:用“惊云散水”象征与友人的分离漂泊。“楚云”“陇水”指代不同的去处,“惊”“散”突出离散之意 。
-
长揖:拱手高举继而落下,表示恭敬,这里有遥对之意。
-
西州:古地名,在今南京西,东晋时为扬州刺史治所。这里可能借指昔日繁华之地或旧游之地 ,“无路认西州”比喻再也找不到往昔的欢游之地。
翻译
想当年在繁华热闹的五陵附近,我结交许多意气相投的朋友,尽情享受春日游赏的乐趣。我们头戴红缨,衣系翠带,策马驰骋,谈笑风生,来到水西头。直到日落时分,路过那些美貌女子身旁,即便醉了,也插着鲜花,不管不顾地在花丛中穿梭。那美丽的女子,轻挽着我们的衣袖,盛情挽留。我们用翠绿的春壶换酒畅饮,更脱下帽子,沉醉在歌楼之中。
如今,如同那被惊扰四散的云彩,东流的陇水,彼此漂泊离散。我已容颜憔悴,独自一人浪迹天涯,又哪里可以找到一处能消弭忧愁的地方呢?我向着过往的飞鸿和旧时的明月拱手作揖,可叹不知今夜的烟雾笼罩的江水,又会映照出几个人的满心愁绪。我泪眼朦胧地看着那片萋萋芳草,却再也找不到通往西州的路,无处寻觅往昔的繁华欢乐。
赏析
这首词上阕生动描绘了词人早年在五陵之下的游乐生活。“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通过服饰描写和骑马谈笑的场景,展现出当时意气风发、潇洒不羁的形象,同时也将春日郊游时的欢乐喧闹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几句,更细腻地表现出他们放浪形骸、纵情歌舞游乐的状态,充满了青春活力与欢乐惬意。
下阕情感陡然一转,词人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转入到如今漂泊憔悴的现实处境。“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聚散无常,昔日的友人如今都如云飞水散般四处漂泊。“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消忧”直接抒发内心的苦闷,天涯孤旅,却找不到解脱忧愁的方法,尽显落寞与无奈。“长揖飞鸿旧月”将视线投向天空的飞鸿与明月,蕴含着对往昔友人以及从前美好岁月的深深怀念。“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则将个人的愁绪扩大化,在这烟水茫茫的夜晚,不知还有多少人像自己一样满怀愁思,意境更加深沉萧索。最后“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面对萋萋芳草,旧地难寻,词人满含泪水,进一步强化了那种物是人非、繁华不再的悲叹。
整首词以今昔对比为主线,上阕的欢快酣畅与下阕的悲愁憔悴形成强烈反差,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怀旧与伤感氛围。词人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人生境遇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痛苦,情感真挚动人,让人感同身受,引发对人生聚散、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