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出自 严遂成 的《 乌江项王庙
雲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拼音

注释

剑舞鸿门:《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珪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項王曰:『諾。』 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船沉巨鹿:指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主力。 范增一去: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招魂不独为灵均」句:《楚辞·招魂》,据说是宋玉为屈原招魂而作。以此暗喻作者自己对项羽的悼念。灵均,屈原字灵均。

咏史怀古诗历朝历代就是文人诗词中的重要一部分,对项羽——这位褒贬不一的霸王的评断更是经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如唐杜樊川《题乌江亭》、宋王介甫《题乌江项王庙诗》、宋李易安《夏日绝句》、明万仁甫《书项王庙壁》都是其中名篇,当然也包括本诗。 本诗开篇中规中矩,首联以现实之旅为切入点,引出下文对历史的评价。之後两联引用史实,颔联一贬一褒,矛盾冲突明显,也极大地蕴含着作者本人对项羽的爱恨交加。接着,作者通过范增、韩信两位名臣的政治遭遇深刻揭示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一去」、「原来」两词不仅给人以极大的惋惜之感。尾联笔者认为尤为出彩,作者自问自答,以宋玉为屈原作招魂暗喻自己对项羽评判之事,足见其对项羽的评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雲旗(yún qí):以云为旗。
  • 庙貌:庙宇及神像。
  • 功罪千秋:项羽的功绩与罪过历经千年。
  • 鸿门:指鸿门宴。
  • 赦汉:在鸿门宴上,项羽放过了刘邦,此处说“能赦汉”。
  • 巨鹿: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打败秦军主力。
  • 范增:项羽的重要谋士,后被项羽疏远。
  • 谋主:主要的谋士。
  • 韩信:原为项羽部下,后归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将领。
  • 逐臣:被驱逐的臣子,这里指韩信不被项羽重用。
  •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指项羽和屈原一样,都是楚国的悲剧英雄,招魂不只是为屈原,也为项羽。

翻译

在项王庙前,行人对着饰有云旗的庙宇和神像参拜,项羽的功过千秋,只能问鬼神来评说。在鸿门宴上,项羽剑舞,却放过了刘邦;在巨鹿,他让船只沉没,最终灭亡了秦朝。范增离去后,项羽就没有了主要的谋士;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将,却不被重用,最终离开了他。江面上的楚歌最是哀怨,招魂不单单是为了屈原,也是为了项羽。

赏析

这首诗是对项羽的一种评价和感慨。诗的首句描绘了项王庙的情景,以及人们对项羽的敬仰和对其功过的思考。接下来通过鸿门宴上项羽放过刘邦、巨鹿之战打败秦军等历史事件,展现了项羽的辉煌战绩和失误。然后提到范增的离去使项羽失去谋士,韩信的不被重用成为项羽的损失,揭示了项羽在用人方面的问题。最后以江上哀怨的楚歌结尾,将项羽与屈原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楚国的悲剧英雄,表达了对项羽的惋惜和同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引发了人们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深思。

严遂成

清浙江乌程人,字崧瞻,号海珊。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举荐博学鸿词,不与试。官至云南嵩明知州。历游豫、楚、滇、黔。诗工咏古,撰《明史杂咏》至四卷。有《海珊诗钞》。 ► 2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