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出自 杜甫 的《 遣兴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骥子:良马,比喻有才华的人,这里指杜甫的儿子。
  • :他,这里指杜甫的儿子。
  • 鹿门:地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汉庞德公曾隐居于此,这里指隐居之地。
  • 雁足: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这里指书信。
  • 军麾:军旗,这里指战乱。
  • 战角:战场上吹响的号角声,象征战争。
  • :倘若,如果。

翻译

我的儿子是个好男儿,前年他还在学说话的时候。 他能问出客人的姓氏,还能背诵我写的诗。 世道混乱,我怜惜他年纪还小;家境贫寒,全靠母亲的慈爱。 我未能带着他去隐居的鹿门,书信往来也难以期待。 天下到处都是战乱,山河间充满了战角声的悲鸣。 如果我能回去,免于彼此失散,即使迟些见到他,我也心甘情愿。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战乱时期对儿子的深情表达。诗中,杜甫以“骥子”比喻自己的儿子,赞美其聪明才智。通过描述儿子学语时的情景,展现了父子间的深情。诗中“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反映了杜甫对儿子的担忧和对家庭困境的无奈。末句“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则表达了对未来团聚的深切期盼,即使迟些也无妨,只要能免于失散。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杜甫作为父亲的爱与忧,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