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出自 杜甫 的《 公安县怀古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拼音

此诗首二句提及吕蒙营、刘备城,都是古迹,第五句“洒落君臣契”抒發君臣遇合之感,全诗也有借古迹以咏怀的内容,与《咏怀古迹》诗相近。前两句是在描述遗迹,三四句在描述时景,后述怀古之意。

赏析

《杜臆》:《名胜志》云:“县北二十五里有吕蒙城,即蒙所屯兵者。後汉建安年,左将军刘备居此,时号‘左公’。以左公所安,故云‘公安’。五、六,一谓刘,一谓吕。 《义门读书记》:“寒天催日短”二句,先含“维舟”,曲折变化。“洒落君臣契”二句,承上:“风”“雲”二字,忽然接下。 《杜诗详注》:先主得公安,使关羽守之。……孙刘之战争,始自公安;汉业之不振,亦挠于公安。公至其地,故吊古而有慨。 《茧斋诗谈》:八句通用错对,一二呼五六,三四呼七八。此法本妙,却不易学,扭捏太甚,便支离不通。“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雲平。”到此地适会此景,故陡接不觉其隔。 《唐宋诗醇》:黄生曰:章法最整。 《唐诗别裁》:“洒落”二字,形得君臣欢如鱼水意思出。结鬆。 《读杜心解》:上言古,下言怀也。言占处接景,言怀处接情,章法相配。……“君臣”谓刘,“战伐”谓吕,指出当年气谊功名来,正是怀处。结云“一含情”,为此也。其间夹入“维舟”句,黄生谓以“前浦”二字绾住前半者,是也。 《葚原诗说》:作怀古诗,必切时地。杜甫《公安县怀古》中联云:“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简而能该,真史笔也。 《唐宋诗举要》:吴曰:後半精彩飞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特别难以理解的词语。

翻译

原野空旷那是吕蒙的营地,江水深沉此处有刘备的城池。寒冷的天气催促白昼变得短暂,狂风波浪与那云朵齐平。豪迈洒脱的是君臣间的契合,飞腾建立起征战攻伐的声名。系舟停靠在前面的水浦边,仰天长啸一声饱含着情怀。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路过公安县时所作的怀古诗。首联描绘了吕蒙营和刘备城的景象,展示出此地的历史底蕴。颔联通过对寒天和风浪的描写,渲染出一种萧索的氛围。颈联则赞誉了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在战争中建立的功名。尾联“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表达了诗人面对古迹时的感慨和情思。整首诗意境苍茫,感情深沉,既有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缅怀,又有诗人自己的感慨与情思,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