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出自 李白 的《 赠何七判官昌浩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匡坐:端坐。
  • 夜分:夜半。
  • 啸咤:叹息。
  • 解世纷:解决世间的纷争。
  • 济南生:指西汉的伏生,名胜,字子贱,济南人,曾为秦博士,精通《尚书》,年逾九十,还能口诵古文。
  • 阡陌:田间小路,这里指乡间。
  • 管乐:指春秋时期的管仲和战国时期的乐毅,都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沮溺:指隐士,如长沮、桀溺。

翻译

有时候突然感到惆怅,端坐直到夜半。 天亮时我空自叹息,想要解决世间的纷争。 我的心随着长风而去,吹散了万里的云。 我羞于成为像济南生那样的老者,九十岁还在诵读古文。 否则我就会拔剑而起,在沙漠中建立非凡的功勋。 老死在乡间小路上,怎能因此而扬名立万。 夫子您如今就像管仲和乐毅一样,英才冠绝三军。 最终我将与您一同出仕,岂能与隐士长沮、桀溺为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友人何昌浩的赞赏以及自己不甘平庸、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诗中,“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而“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则体现了诗人对于碌碌无为、空谈学问的鄙视。最后,诗人以管仲、乐毅喻何昌浩,表明自己愿与英才为伍,共同追求功名,不与隐士同流合污。整首诗语言豪放,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白的个性和抱负。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