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出自 李商隐 的《 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拼音

译文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

融融:光润的样子。冶冶:艳丽的样子。 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罗含:字君长,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残:一作「斜」。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喩朝廷。

《菊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约作于会昌四年,时作者守母丧闲居永乐。通篇借菊自寓。此诗为典型的托物寄意之作。诗人借助对菊花的描绘,将胸中蕴涵的许多郁闷和积愤,婉转地表达了出来。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期望。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诗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次句描写黄菊:「融融」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说,这是「通感」或曰「感觉挪移」。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感官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因此颜色如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由此可见诗人体物之精微。「冶冶」状其明艳柔美之态。那黄菊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用「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与便极尽黄菊之态,不愧为大手笔。 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色的描写引申了一步,称之为「陶令篱边色」,把眼前菊花的地位抬高了。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饮酒》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李商隐在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陶令篱边色」,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后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罗含宅里香」。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采菊东篱下」,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两人是有些相似。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隐」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五、六两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明里继续写菊,暗里则有所寄托。前句写出秋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不过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内心的隐忧,「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李商隐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这并不能使诗人彻底失望。但是他实在担心时不我与,光阴迅速。多少有些迟暮之感。同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几句诗所表达音的惜时思想十分近似,同样是担心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了年华。 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岭表录异》一书中写道:「鹦鹉螺,旋尖处屈而朱,如鹦鹉嘴,故以此名。壳上青绿斑文,大者可受二升,壳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白玉堂」一语出自《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两句中的后一句。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句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物又不粘在己上,处处关己。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如三、四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罢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怯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八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彰之情。其次,此诗在用典上也有独到之处:自然而然,毫无切削之迹,晦涩之感。如三、四两句用陶渊明与罗含的典故,如同己出,与自己的诗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实在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冶冶:艳丽的样子。
  • 陶令:指陶渊明。
  • 罗含:晋代人,有德行。

翻译

暗暗淡淡的紫色,温润娇艳的黄色。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院里的菊花芳香。菊花什么时候才会被重重的露水沾湿,实际上它是害怕那傍晚的残阳。我愿它能在金鹦鹉杯中泛着美酒,升上你白玉般的殿堂。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写菊花色彩淡雅而明艳。颔联以古人陶潜和罗含来映衬菊花的高洁。颈联表达了菊花在重露和残阳下的境遇,赋予了菊花一种娇弱的形象。尾联诗人希望菊花能进入高贵场所,实则表达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全诗托物言志,通过对菊花的赞美和寄托,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期待。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