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右澶漫,顽为之魁。
河右澶漫,顽为之魁。王师如雷震,昆崙以颓。上聋下聪,骜不可回。
助雠抗有德,惟人之灾。乃溃乃奋,执缚归厥命。万室蒙其仁,一夫则病。
濡以鸿泽,皇之圣。威畏德怀,功以定。顺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右:古代指黄河以西的地区,即今陕西、甘肃一带。
- 澶漫(chán màn):形容水流广阔无边。
- 魁:首领,这里指为首的恶人。
- 昆崙:即昆仑山,古代神话中的神山,这里比喻王师的威猛如山。
- 上聋下聪:形容上下颠倒,是非不分。
- 骜(ào):倔强,固执。
- 雠(chóu):仇敌。
- 溃:崩溃,瓦解。
- 奋:振奋,奋起。
- 执缚:捉拿捆绑。
- 厥命:其命,指恶人的命运。
- 鸿泽:大恩泽。
- 威畏德怀:威严使人畏惧,德行使人怀念。
翻译
黄河以西的地区广阔无边,恶人成为那里的首领。王师如同雷鸣般震撼,威猛如昆仑山崩塌。上下颠倒,是非不分,恶人固执不可回转。 帮助仇敌对抗有德之人,这是人民的灾难。恶人崩溃奋起,最终被捉拿捆绑,归于应有的命运。万民因此得到仁慈,一人却因此受苦。 以宏大的恩泽滋润,皇上是至圣的。威严与德行并存,功绩得以稳定。顺应天理,万物都能实现其本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王师平定河右地区的场景,通过对比恶人的顽固与王师的威猛,展现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王师如雷震,昆崙以颓”,形象地表达了王师的强大和恶人的崩溃。最后,诗人强调了顺应天理、施以仁政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德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