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出自 杜甫 的《 宗武生日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綵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拼音

注释

小子:指杜甫的儿子杜宗武,小名骥子。 见(xiàn):出生。 高秋:八九月份。宋子侯诗:“高秋八九月。” 都邑语:《大戴礼》:百里而有都邑。此处指在成都写的诗。宗武是作者幼子,乳名骥子,作者多次写诗称赞他。如《遣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老夫:杜甫自谓。 诗是吾家事:杜甫祖父杜审言,以诗知名于世,为“文章四友”之一。杜甫认为诗为自己的家学,故云。 人传世上情:承上句,意为诗是杜家祖辈以为的事业,人们会以为我在成都给你写诗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文选:指《文选》,南朝梁萧统所编先秦至梁的诗文总集。集古人文词诗赋凡三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 休觅彩衣轻:这句是说不必像老莱子身穿彩衣在双亲身边嬉戏。《列女传》载,老莱子行年七十,著五色彩衣,以娱双亲。 凋瘵(zhài):老病。 筵(yán)初秩(zhì):生日之筵刚排好。《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古代举行大射礼时,宾客初进门,登堂入室,叫初筵。后泛指宴饮。又解:十岁为一秩,初秩即第一个十年,此时宗武十三岁,此处为约指。 欹(qī)斜:倾斜,歪斜。杜甫衰弱多病,筵席间不能端坐,故云“欹斜”。 流霞:传说中的仙酒。形容美酒。流霞亦指浮动的彩云,联想到仙人餐霞,故云“分片片”。奇思妙想,用法奇特。 涓滴:一滴滴。 徐倾:慢慢地饮酒。杜甫因病,不能多饮酒,故云。

《宗武生日》这是杜甫为勉励他幼子宗武写的一首诗。诗人要儿子发扬和继承写诗的家风,告诫其子要趁青春年少及早努力,熟精《文选》,继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还在父母面前嬉戏,以娱乐父母。最后说自己以衰病之躯,还为儿子的生日开筵祝贺一番。诗中殷切勉励儿子远绍家学,体现了杜甫的教育思想,足见父子之情深厚。

赏析

宗武是诗人的幼子,诗人曾多次提到并称赞他,在《忆幼子》诗中说:“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在《遣兴》中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说明宗武聪慧有才,可惜没有诗传下来。杜甫死后,是由宗武的儿子嗣业安葬的,并请元稹作墓志铭,人称不坠家声。 首句的意思是:何时看到小子的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之时,点名宗武生日的时间。次句“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回想昔日写诗赞宗武懂事乖巧,宗武也随着诗文的传播而被人熟知,字里行间透着些许自豪。“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杜甫的远祖杜恕、杜预是汉、晋时的名臣名儒,祖父杜审言更是初唐著名诗人,诗人自己更是以诗著称于世,故勖勉宗武: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要继承和发扬,不仅是一般的世间亲情而已。“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自己得力于《文选》,所以勉励儿子熟读精研,继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时穿着彩衣在父母面前嬉戏,以娱乐父母。最后两句说自己以衰病之躯,还在为小儿子的生日开筵祝贺一番,父子深情,跃然纸上,字里行间也透出些许悲凉,适逢乱世,国破家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即使分隔两地,拖着病体也要为儿子摆生日宴席,写诗勉励宗武,此情可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宗武:杜甫的儿子。
  • 凋瘵(diāo zhài):形容衰败、困乏。
  • 筵(yán):酒席。
  • 初秩(zhì):刚开始。
  • 欹(qī)斜:倾斜。

翻译

儿子什么时候能见到,在这深秋的日子出生。自从在都城交谈之后,就一直伴随我这个老头的名声。写诗是我们家的传统,人们传颂着世间的情。要熟练精通《文选》的道理,不要只寻求那身着彩衣的轻松生活。在这贫病交加刚设酒席时,歪斜着都坐不成。流霞分成一片片,像涓涓细流慢慢倾倒出来。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儿子宗武生日的诗。诗中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关爱。首联点明儿子出生的时间“高秋此日生”。颔联说明儿子与自己名声相连。颈联强调家学渊源,期望儿子精研文学。尾联则描绘了当时的情景,即便生活穷困,但仍有流霞美酒,体现出一种虽处困境却依然豁达的心态。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既有对儿子的期许,也有对生活现状的感慨。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