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姚使君:指姓姚的州郡长官,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惠上人:惠上是和尚的名字,上人是对和尚的敬称 。
- ****初煖(nuǎn)**:刚刚暖和。“煖”同“暖”。
- 童子偈(jì):小和尚所念的佛经中的唱词。偈,梵语“偈陀”的简称,即佛经中的唱词。
- 法王经:指佛法高深的佛经。法王,对佛的尊称。
- 会理:领悟佛理。
- 无我:佛教教义,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体或主宰者。
- 观空:观察万物皆空无实体。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实在的自体,是空的。
- 迷心:迷乱的心。
- 未遑(huáng)宁:没有闲暇安宁下来。遑,闲暇。
翻译
带着残雪的梅花刚开始透出暖意,含着烟雾的柳枝依旧青葱。我前来探寻小和尚所念的偈语,有幸聆听高僧讲解的精妙佛经。领悟佛理后明白世间本无实在的“我”,观察万物皆空便厌弃形体的虚幻。原本迷乱的心应该由此觉悟,可我这远行客的思绪却还无暇安定下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姚使君一同到惠上人房中的所见所感。开篇通过“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 描绘出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清新景色,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也为全诗奠定了清幽宁静的基调。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讲述诗人的主要活动,“来窥”“得听” 表现出诗人对佛法的好奇与虔诚。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深入阐述诗人听闻佛法后的感悟,表达对佛教无我、空幻理念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内心境界的升华。最后“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诗人虽有所觉悟,可作为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的思乡之情却难以立刻平定,以一种矛盾心理结束全诗,使诗歌的情感更加复杂深沉。整首诗景、事、情、理交融,既体现了清幽淡雅的意境,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淡淡的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