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出自 李翱 的《 赠药山高僧惟俨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拼音

所属合集

#禅

注释

青霄:一本作“青天”。

此诗是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翱题赠给药山惟俨禅师的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对惟俨禅师深厚的佛学修养的赞赏和钦佩之情。 惟俨俗姓寒,年十七出家,初事惠照禅师,后谒石头希迁,密证心法,得其衣钵,住澧州药山,大畅禅风。当时李翱任朗州刺史,仰慕其名,乃入山谒之。《宋高僧传》卷十七记载了他们的这次会见:“(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可见,“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本是惟俨所言,被李翱融入诗中。又据《五灯会元》卷五,惟俨示法的方法大致上是这样的:“问:‘学人有疑,请师决。’师曰:‘待上堂时来,与阇黎决疑。’至晚,上堂众集,师曰:‘今日请决疑,上座在甚么处’”其僧出众而立。师下禅床,把住曰:‘大众,这僧有疑。’便与一推,却归方丈。”竟以不言为言,正可作“我来问道无余说”的注脚。但在李翱的询问下,他还是说了一句话:“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话使李翱顿悟,其因在于水在瓶中,亦如云在天中,物性无别,万法归一。认清本心,则云之潇洒,水之恬静,也能相通。在天上,就做潇洒的云;在瓶中,就做恬静的水,把握住“现量”,就能够得到自在。这就是李翱从惟俨那里得到的启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药山:唐代著名的禅宗道场,位于今湖南长沙。
  • 惟俨:药山慧能的弟子,也是禅宗著名高僧。
  • 炼得身形似鹤形:形容高僧修行有成,身形轻盈如仙鹤。
  • 两函经:指两卷佛经,函是古代书籍的包装形式。
  • 问道:向高僧请教佛法。
  • 无余说:禅宗讲究“不立文字”,意思是高僧没有多余的言辞可说。
  •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禅宗常用的机锋语,意指心境如云般自在,生活简单如水。

翻译

这位高僧在千株松树环绕的地方,静心修炼,身形如同仙鹤一般轻盈,手握两卷佛经。当我前来向他请教佛法时,他并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淡淡地说:“我的心境如云在青天,生活就像瓶中的水,平淡而自在。”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禅宗生活与境界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药山高僧的超凡形象和简洁的回答,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内心的清静和对佛法的深刻领悟。"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寓意禅者的内心世界广阔无垠,生活简单至极,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反对繁琐的哲学思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禅意。

李翱

李翱,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是西凉王李暠的后代。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李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李文公集·帝王所尚问》)。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