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烂熳:同“烂漫”。
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序
这首咏菊诗所吟咏的并不是开放的花朵,而是生长之中的菊花。诗人借此以表达思乡之情。“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诗人以面对菊花的拟人口吻说道:“为了追忆长安遍处开放的胜景,我把你们(指菊花)移植过来,栽满了庭院。”韦庄是长安人,曾漂泊过很多地方,诗词中常表现出思乡之念。唐代长安城中,菊花栽种得非常普遍。黄巢诗云:“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虽非实写,但也是一种间接的反映。后两句“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也是以拟人的口吻,转而对旁边的兰花说道:“不要笑话菊花现在青青的颜色,她们将会在秋天的登高欢会中开放,成为隐逸高洁之趣的象征。”可以看出,此诗实际有两重主题,一是思乡,一是羡慕菊花的高洁不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烂熳(làn màn):形容花开得绚丽多彩。
- 尔:你,这里指菊花。
- 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据《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风吹孟嘉帽落,而孟嘉不觉。后世遂以“龙山落帽”为重阳登高的典故。
翻译
因为回忆起长安的菊花绚烂盛开的景象,如今我把你(菊花)移栽满庭院。红色的兰花不要嘲笑菊花现在青青的颜色,(因为)菊花也曾在龙山上像那孟嘉一样伴着美酒盛开。
赏析
这首诗以菊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寄托。首句“为忆长安烂熳开”,通过回忆长安菊花的盛开,勾起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接下来“我今移尔满庭栽”,表明诗人将菊花移栽到自己的庭院中,希望能在当下的环境中重现昔日的美好。“红兰莫笑青青色”,这句诗有一种谦逊和包容的意味,同时也暗示了事物在不同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最后一句“曾向龙山泛酒来”,借用龙山泛酒的典故,进一步提升了菊花的文化内涵,使其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和回忆。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菊花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