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月如水。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淄尘京国:指京城中的尘世纷扰。
- 乌衣门第:古代贵族子弟穿黑色衣服,此处指贵胄家庭。
- 赵州土:赵州桥下的泥土,比喻质朴无华。
- 成生:犹言此情此景。
- 青眼:用眼睛正视对方,表示看重或欣赏。
- 高歌:放声歌唱。
- 娥眉谣诼:指女子受人诽谤或嫉妒。
- 冷笑置之:轻蔑地一笑而置之不理。
- 心期:心意相投,约定。
- 千劫在:经历千难万险仍铭记不忘。
- 后身缘:来世的缘分。
- 他生:来世。
翻译
这梁汾啊,不过是个狂放不羁的书生。他偶然来到京城,出身于高贵的乌衣巷贵族。只有那赵州桥下的泥土,能与他的朴素情怀相配,谁能理解他的这份深情?我不信我们只是偶然相识,却能成为知心朋友。我们都还年轻,满腔热血,对着酒杯,擦去英雄的泪水。你看那如水的月光,见证了我们的友情。
今夜,让我们一起沉醉,任凭那些关于你的谣言和嫉妒如古人今人般流传。人生浮沉,这些都不值一提,我们只需冷笑面对。想起过去,我甚至有些后悔没有早些认识你。虽然我们曾有一日的心意深深相许,但愿这份情谊能穿越千世,在未来的轮回中延续。记住,誓言是重大的,你必须铭记在心。
赏析
纳兰性德这首词以豪放洒脱的笔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他赞赏梁汾的狂放不羁和淡泊名利,两人在京城的喧嚣中找到了共鸣。词中“有酒惟浇赵州土”一句,借酒表达对质朴友谊的珍视,而“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则描绘了他们共享壮志未酬的悲欢。词的下片转而面对世俗的诽谤和嫉妒,诗人以冷静的态度表明不为所动,更强调了他们之间超越世俗的深厚情谊。结尾处的“然诺重,君须记”,既是对自己誓言的坚守,也是对梁汾的叮嘱,寓意着他们的友谊将历久弥坚。

纳兰性德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词人、学者,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时期重臣纳兰明珠长子。
纳兰容若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尔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极(孟古哲哲子)。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亲兄)之女爱新觉罗氏,父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容若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时二十二岁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二),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佔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徵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