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出自 李白 的《 清平乐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拼音

所属合集

#清平乐

译文

清晨堂上刚刚睡起,有人来报雪花飘坠。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色远近迷漫了阶梯。 纷扬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素寒花草挂一身玉佩。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注释

清平乐:唐教坊曲名。《全唐五代词笺评》:「按《清平乐》为南诏乐调,当时南诏有清平官,司朝庭礼乐等事,相当于唐朝宰相。《清平乐》当源于清平官。」另有别名《破子清平乐》、《清平乐会》、《忆梦月》、《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上阕二十二字,四句,四平韵,每句押韵。下阕,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四句押韵。 画堂:华丽的堂舍。 帘栊(liánlóng):窗帘或门帘。栊,窗棂。 佳瑞:瑞雪。 皓色:洁白的颜色。 庭砌:庭阶。 盛气:雪花狂舞的气势。 光引炉烟:那景象好像引发的炉烟。 素草寒生玉佩: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佩。玉佩,玉石所制佩饰。

此词据悉是李白的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赏雪词篇。上阕写观看雪景,一片苍茫迷离的皓色,显喜悦、痴迷之情。下阕前两句从空中,地下写所见迷人雪景,气势豪迈,瑰丽生姿。词中分别以炉烟袅袅、寒草玉佩譬喻雪之皓洁;而末句以仙揉白云之譬,在宏大的狂醉的语境中绾结全词。从所譬喻之喻体来看,都极具或高雅,或冰洁,或传奇雄放之特点,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

赏析

这是一首豪迈、瑰丽、新奇的咏雪词,富有生活情趣。 上阕写观看雪景,第一、二句简洁交待了时间、地点、事件;接下来两句便写诗人观看雪景喜悦、激动的心情。时间、地点、情由,一路写来,由「晨起」而「来报」,因「来报」而「卷帘」看「佳瑞」,曲折有致,可以看到此词在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著名《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道是海棠依旧。」)中的影子。「高卷」见兴致之高,「远迷」是远近迷漫、迷蒙,到处上下,一片苍茫迷离的皓色,显喜悦、痴迷之情。 下阕前两句从空中,地下写所见迷人雪景,气势豪迈,瑰丽生姿。「盛气光引炉烟」是写空中雪花纷扬的气势象引发的炉烟蒸腾,「素草寒生玉佩」,是写地上花草,晶莹剔透,闪着寒光,象挂满玉佩,真是美丽极了,而且地上、空中,上下辉映,雄迈不失瑰美,俊丽而有豪气。然而更能表现诗仙特色的尚不仅此,而是奇思逸想,为一般人想不出、也道不出来的东西。象「危楼高百尺,伸手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样,「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大胆新奇,新颖独特,惊人骇俗而又极富情理,这正是模仿了李白风格的浪漫主义。天仙一旦豪饮了银河的美酒酩酊大醉后,竟然也顾不得自身的天生丽质,使出如此粗鲁的手段来把白云乱揉得碎末纷飞,化作漫天大雪,遍地银涛。正是这个「狂」字抖擞出宇宙的神气,开放出仙苑的奇葩,令人神往,这正是诗人以狂墨赋醉词的一个典型例子。 这首词想象奇特瑰丽,不落窠臼,且用语可见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在毫不羁绊的想象之中雄奇硕健的体格也可以窥得。从所譬喻之喻体来看,都极具或高雅,或冰洁,或传奇雄放之特点,可以推测词人当时心境定当极其开阔,疏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平乐:词牌名,源于唐教坊曲。
  • 画堂:精致华丽的厅堂。
  • 晨起:清晨起床。
  • 雪花坠:指雪花飘落。
  • 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窗户。
  • 佳瑞:吉祥的景象。
  • 皓色:明亮洁白的颜色,此处指雪。
  • 庭砌:庭院的台阶。
  • 盛气光:光彩四溢的气息。
  • 炉烟:燃烧的炉火产生的烟雾。
  • 素草:白色的草,可能是指霜打的草。
  • 玉佩:这里形容雪的晶莹剔透。
  • 天仙:神话中的仙子。
  • 狂醉:形容仙子状态如醉如痴。
  • 白云揉碎:形容雪像被仙女揉搓成细小的云朵。

翻译

在清晨的画堂里醒来,仆人前来报说雪花飘落。我高高地卷起窗帘,欣赏这难得的吉祥之景,那洁白的雪色远远望去,使庭院的台阶都显得朦胧迷人。

炉火的光芒映照着袅袅上升的烟雾,而寒冷的空气中,仿佛听见了玉石般清脆的草叶声,就像仙子佩戴的玉佩在风中轻轻摇曳。我想,或许是天上的仙子喝醉了,随意地将洁白的云朵揉成了雪花。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雅致画卷。诗人以画堂晨起为背景,通过雪花的飘落,传达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气氛。词中的“皓色远迷庭砌”一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雪景的迷人与广阔。接着,诗人通过炉烟和素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清冷的对比,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仙意的降临。最后,以“天仙狂醉”和“白云揉碎”作结,赋予了雪花以动态和生命力,寓言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仙界的浪漫想象。整首词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文人情怀。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