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流离,逝者不作,坠欢莫拾,酒痕在衣。
所属合集
注释
- 壬子七月:指1902年7月,农历壬子年。
- 范学舍:指杭州师范学校。
- 肇秋:开始出现秋天的迹象。
- 高楼当风:高楼上风声习习。
- 竟夕:整夜。
- 狂客:豪放不羁的客人。
- 庄谐杂作:说笑与严肃的话题交织。
- 长啸:大声呼叫。
- 荧然一碧:明亮如一色的碧绿。
- 曩岁:从前,往年。
- 故旧交集:老朋友聚集。
- 文子耀斋、田子毅侯:两位友人的名字。
- 九稔:九年。
- 流离:漂泊不定。
- 逝者不作:去世的人不再回来。
- 坠欢:失去的欢乐。
- 刘孝标云:引用刘孝标的诗句。
- 秋草:比喻亡者的孤独和飘零。
- 渺茫:形容人生无常、命运不定。
- 漏下三箭:指夜深时分。
- 斗室:狭小的房间。
翻译
1902年7月,我再次来到杭州,在师范学校做客。夏日余热未消,庭院树木初现秋意,我独自在高楼上度过夜晚。六天后,我和姜、夏两位先生一同游览西湖。
那时,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山峦披上紫色,游人稀疏,萤火虫从树林中飞出。湖边微风吹过,轻柔地带来凉爽。我们进入湖边一个亭子,摆设茶具,还有菱角和荷花,满桌丰盛。小童侍候,我们畅谈古今,笑声与严肃的话题交织,之后是悠长的呼啸,惊飞了林中的鸟儿,昏暗的灯光显得有些黯淡。起身看向湖面,一片碧绿,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引发无限遐想,勾起了我对往昔的回忆。
过去我初次来杭州,众多好友相聚,如文子耀斋和田子毅侯,常常在湖边畅饮。时光飞逝,转眼已过去九年。活着的人各自漂泊,逝去的人不再归来,那些欢乐的记忆再也找不回来,只有酒渍留在衣衫上。刘孝标曾说:“魂魄一旦离去,就像秋草一样孤独。”想到此,人生无常,令人感慨不已。
夜已深,三更时分,我们手持蜡烛回家。星空璀璨,万籁俱寂,野外的火光暗淡,像是磷火;垂柳低垂,仿佛沉睡。回到家中,灯火微弱,我独自难以入睡,秋雨般的声音使我心绪纷扰。我闭目思索,决定记录下这段经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叔同先生在1902年重游西湖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友情谊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晚晖落红”、“流萤出林”、“明湖荧然”等,既写出了西湖夜晚的宁静美,又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通过引用刘孝标的诗句和对故友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感叹,以及对逝去生命的无尽惋惜。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体现了李叔同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