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出自 苏轼 的《 食蠔
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蠔。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热,正尔啖嚼,又益□煮者。海国食□蟹□螺八足鱼,岂有献□。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拼音

注释

蠔:又作“蚝”,牡蛎。

本文《苏轼文集》收入《佚文汇编》卷六,为元符二年谪居海南儋州时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蠔(jiē):牡蛎,一种海洋贝类。
  • 海蛮:古代对沿海非汉族部落的称呼。
  • 剖之:切开它。
  • :指牡蛎肉里的汁液。
  • 并煮:一起煮。
  • 未始有也:前所未有的味道。
  • 炙热:烤熟。
  • 啖嚼:吃东西的动作,咀嚼。
  • □煮者:此处原文缺失,可能是指另一种烹饪方式。
  • 蟹、螺、八足鱼:都是海鲜,蟹有多种,螺即螺蛳,八足鱼可能是章鱼一类的生物。
  • 献□:进献的海鲜种类。
  • 过子:苏轼的儿子苏过。
  • 谪(zhé)海南:被贬谪到海南。
  • 分我此美也:分享这种美食。

翻译

在己卯年冬至前两天,海边的异族人献上了牡蛎。我们剖开它,得到几升肉和汁液,这些肉和汁液混合着酒一起煮,味道非常美妙,这是我从未尝过的。接着,我们又选取大的牡蛎烤熟,直接咀嚼,感觉比之前煮的更加鲜美。海边的人们常吃蟹、螺蛳和八足鱼这样的海鲜,他们献上这些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我常常告诫儿子苏过,千万不要提起这事,担心北方的君子听说后,会像我一样,为了这种美味,争着被贬到海南来,好跟我一起分享这份美味!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记录了他在海南时的一次意外美食体验。他通过描述自己品尝牡蛎的过程,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独特见解。同时,他还巧妙地借机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以自我调侃的方式,暗示了被贬海南的无奈和对故乡亲友的思念。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艺术才华。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