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我梦见自己重回故国,一觉醒来双泪垂落。有谁与我同登高楼?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注释
何能:怎能。
免:免去,免除,消除。
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体。
独我:只有我。
何限:即无限。
重归:《南唐书·後主书》注中作「初归」。全句意思是说,梦中又回到了故国。
觉来:醒来。
垂:流而不落之态。
谁与:同谁。
长记:永远牢记。
秋晴:晴朗的秋天。
望:远望、眺望。
还如:仍然好像。
序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是五代南唐词人李後主写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李後主国亡家破,身为囚虏之後。词的上阕,写对故国难回的伤心,下阕,写对往事成空的哀叹,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无限思怀,对囚居生活的极端哀怨,词意凄惋,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的愁恨。
赏析
这首词的上阕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
起首二句由悲叹、感慨而入,用直白的方式抒发胸中的无限愁恨。「人生」句是一种感叹,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概括,既是说自己,也是说众生,其「愁恨」自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愁」是自哀,也是自怜,是自己囚居生活的无奈心情:「恨」是自伤,也是自悔,是自己亡国之後的无限追悔。也正因有如此「愁恨」,作者才「销魂独我情何限」,而句中「独我」语气透切,词意更进,表现了作者深切体会的一种特殊的悲哀和绝望。正如俞陛云《南唐二主词集述评》中所云:「起句用翻笔,明知难免而自我销魂,愈觉埋愁之无地。」第三句「故国梦重归」是把前两句关于愁恨的感慨进一步的具体化和个人化。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自然对自己的故国有不可割舍的情感,所以定会朝思夜想。可是事非昨日,人非当年,过去的欢乐和荣华只能在梦中重现,而这种重现带给作者却只能是悲愁无限、哀情不已,所以一觉醒来,感慨万千、双泪难禁。「觉来双泪垂」不仅是故国重游的愁思万端,而且还有现实情境的孤苦无奈,其中今昔对比,抚今追昔,反差巨大,情绪也更复杂。
词的下阕续写作者往日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
「高楼谁与上」是无人与上,也是高楼无人之意,进一步点明作者的困苦环境和孤独心情。所谓登高望远,作者是借登高以远眺故国、追忆故乡。故国不可见,即便可见也已不是当年之国,故乡不可回,此恨此情只能用回忆来寄托。所以作者的一句「长记秋晴望」,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哀鸣。现实中的无奈总让人有一种空虚无着落之感,人生的苦痛也总给人一种不堪回首的刺激,作者才有「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感慨。在现实中,「往事」真的「成空」。但这种现实却是作者最不愿看到的,他希望这现实同样是一场梦。「如一梦」不是作者的清醒,而是作者的迷惘,这种迷惘中有太多的无奈,以此作结,突显全词的意境。
全词以「梦」为中心,集中写「空」,笔意直白,用心挚真。全词八句,句句如白话入诗,以歌代哭,不事雕琢,用情挚切。全词有感慨,有追忆,有无奈,有悲苦,这一切因其情真意深而感人不浅,同时也因其自然流露而愈显其曲致婉转。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销魂:极度的愁苦或欢乐。
翻译
人生的愁苦和憾恨怎能避免呢,让我极度愁苦的唯独我的情感到哪里才是尽头!梦中又回到了故国,醒来泪水不停流淌。有谁能和我一起登上高楼呢?长久地记得在秋天晴朗的日子里登高远望。过去的事情已经都成了空,就还像在一场梦中一般。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李煜对故国的思念和人生的愁苦,展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感叹人生愁恨难以避免,而自己的愁苦更是无尽。“故国梦重归”表明他对失去故国的深深眷恋和痛苦。“高楼谁与上”则体现出他的孤独寂寞。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往事的追思和感慨,一切都如梦境般虚幻。整首词情感真挚深沉,语言简洁,意境幽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