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出自 关汉卿 的《 大德歌 · 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拼音

译文

寒风飘飘,冷雨潇潇,就是那能睡的陈抟也睡不着。说不完的烦恼和愁苦伤透了心怀,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像断线珍珠飞抛。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淅淅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注释

双调:宫调名。大德歌:曲牌名。 便做:就算,即使。 陈抟(tuán):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天不醒。 “便做陈抟睡不着”句: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 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蛩:蟋蟀,又名促织。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句:白天秋蝉不断地鸣叫刚罢,蟋蟀接着在夜间又叫个不停。 淅零零:形容雨声。

《大德歌·秋》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这支小令描写女主人公因怀念远人而引起的烦恼。此曲以大自然的秋声写人物心灵的感受,声情并茂,直率中见委婉,委婉中情更真。小令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

赏析

这首小令描写的少妇的烦恼,是因为“人未归”而引發的,故“懊恼伤怀抱”便成为此曲表现的重点。此曲起头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风飘飘,雨潇潇”,是说风雨交加,突然而至,声势咄咄逼人。这开头两句就给脆弱的少妇带来很大压力。“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女主人公心绪不宁,夜难成寐,所以第三句就说“便做陈抟睡不着”。这是借五代时在华山修道的陈抟老祖的故事,极言少妇被哀思愁绪煎熬着,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忧思如此之深,终至烦恼、悔恨、伤心、落泪。所以四、五句又写道:“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这是女主人公的愁苦情状。“扑簌簌泪点抛”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并在准确地捕捉这一典型细节以後留下空间,让读者想像补充,其闺房幽情在充实中越發空灵。如果说在《大德歌·春》、《大德歌·夏》两支小令里,尚局限于由于忧思而形容憔悴、瘦骨嶙峋的话,那么在《大德歌·秋》这支小令里,她的忧思就势如潮涌,终于冲决感情的堤坝,伤心的泪水滚滚而下了。不言而喻,“扑簌簌泪点抛”,就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最後二句“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继续写景,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这些外界景物强烈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难以言喻的久别之苦,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此时此刻,窗内:枕冷衾寒,形单影只;窗外:秋蝉寒蛩,轮番聒噪。这一切都融化在一起,物我不分,从而使女主人公的离思之苦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大有“梧桐声,,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境界。 此曲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便做:就算,即使用以假设。
  • **陈抟(tuán):五代宋初的道士,相传他嗜睡,常一睡百日不醒。
  • 懊恼:烦恼。
  • 扑簌簌:形容流泪的样子。
  • **寒蛩(qióng):寒天的蟋蟀。
  • 淅零零:形容雨声。

翻译

秋风轻轻飘荡,秋雨淅淅沥沥,就算是像陈抟那样能睡的人也难以入眠。心中满是烦恼忧愁,止不住扑簌簌地流下眼泪。秋天的知了叫完,寒天的蟋蟀又开始啼鸣,淅淅沥沥的小雨不住地敲打在芭蕉叶上。

赏析

这首《大德歌·秋》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首散曲。作者通过秋风、秋雨、秋蝉、寒蛩、芭蕉等一系列秋季典型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愁苦的氛围。开头以风飘雨潇的景象起兴,连嗜睡的陈抟都睡不着,侧面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烦闷难以排解。“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则直接点明主人公充满懊恼、伤心的状态,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下,情真意切地展现出其愁苦之深。最后的秋蝉寒蛩鸣叫和细雨打芭蕉的声音描写,进一步将气氛渲染得更加惆怅。种种秋景构成一幅富有感染力的画面,生动地传达出主人公心中挥之不去的哀怨愁思,典型地体现了元散曲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艺术特点,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力 。

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