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别犹春恋,夏还情更久。罗帐为谁褰,双枕何时有?

高堂不作壁,招取四面风。吹欢罗裳开,动侬含笑容。 反复华簟上,屏帐了不施。郎君未可前,等我整容仪。 开春初无欢,秋冬更增凄。共戏炎暑月,还觉两情谐。 春别犹春恋,夏还情更久。罗帐为谁褰,双枕何时有?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轻袖拂华妆,窈窕登高台。 含桃已中食,郎赠合欢扇。深感同心意,兰室期相见。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暑盛静无风,夏云薄暮起。携手密叶下,浮瓜沉朱李。 郁蒸仲暑月,长啸出湖边。芙蓉始结叶,花艳未成莲。 适见戴青幡,三春已复倾。林鹊改初调,林中夏蝉鸣。 春桃初发红,惜色恐侬擿。朱夏花落去,谁复相寻觅。 昔别春风起,今还夏云浮。路遥日月促,非是我淹留。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四周芙蓉池,朱堂敝无壁。珍簟镂玉床,缱绻任怀适。 赫赫盛阳月,无侬不握扇。窈窕瑶台女,冶游戏凉殿。 春倾桑叶尽,夏开蚕务毕。昼夜理机缚,知欲早成匹。 情知三夏熬,今日偏独甚。香巾拂玉席,共郎登楼寝。 轻衣不重彩,飙风故不凉。三伏何时过,许侬红粉妆。 盛暑非游节,百虑相缠绵。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间。
拼音

《子夜四时歌》为南朝乐府民歌,收录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或眷恋之情。现存七十五首,其中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又称《吴声四时歌》或《子夜吴歌》,简称《四时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堂:高大的厅堂。
  • 华簟(diàn):华美的竹席。
  • 屏帐:屏风和帷帐。
  • (qiān):掀起。
  • 含桃:樱桃。
  • 合欢扇:一种团扇,上有对称图案花纹。
  • 絺服(chī fú):细葛布衣。
  • 郁蒸:闷热。
  • 青幡:青色的旗帜。
  • (lù):清澈的水。
  • (pā):花。
  • 珍簟:珍贵的竹席。
  • (lòu):雕刻。
  • 缱绻(qiǎn quǎn):形容情意深厚。
  • 赫赫:炎热的样子。
  • 握扇:拿着扇子。
  • 蚕务:养蚕的事。
  • :量词,用于纺织品。
  • 飙风:疾风。
  • 三伏: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翻译

高大的厅堂不设墙壁,招来四面的风。风吹开快乐女子的衣裳,触动她含着笑容。 反复躺在华美的竹席上,屏风和帷帐都不设置。郎君不能上前,等我整理好容貌仪表。 开春时最初并无欢乐,秋冬时更加增添凄凉。一起在炎热的暑月嬉戏,还觉得两人情意和谐。 春天分别还如同春天里眷恋,夏天回来情谊更加长久。罗帐为谁掀起,双人枕头何时才有? 把折叠的扇子放在床上,企望远处的风来。轻轻挥动衣袖拂过华丽的妆容,姿态窈窕登上高台。 樱桃已经可以吃了,郎君赠送了合欢扇。深深感到同心的情意,期待在兰室相见。 农田蚕桑的事已经做完,思妇还在辛劳。在暑天整理细葛布衣,拿去送给远行的人。 早上登上凉台,晚上住在兰池里。趁着月光采摘芙蓉,夜夜能够得到莲子。 暑热正盛安静没有风,夏云在傍晚涌起。携手在密叶之下,水中浮着瓜沉下红色和李子。 闷热的仲夏之月,在湖边长啸而出。芙蓉开始长出叶子,花开艳丽还未长成莲子。 恰好看到挂着青幡,三春已经过去。林中的喜鹊改变了最初的音调,林中有夏天的蝉在鸣叫。 春天的桃花最初发红,怜惜它的美丽担心你采摘。朱红色的夏天花落下,谁又再来寻觅。 昔日在春风吹起时分别,如今回来在夏天的云浮动时。路途遥远日月紧迫,并非是我停留。 青色的荷叶覆盖着清澈的水,芙蓉花鲜艳。郎君见了想要采摘我,我的心里想着莲子。 四周都是芙蓉池,朱红的厅堂敝开没有墙壁。珍贵的竹席雕玉的床,情意缠绵尽情享受。 炎炎盛夏之月,没有女子不拿着扇子。窈窕的瑶台女子,在清凉的宫殿里嬉笑游玩。 春天蚕吃尽了桑叶,夏天蚕桑的事干完。昼夜整理机杼,知道想要尽快织成一匹。 心里明知这夏天难熬,今日却格外厉害。香巾拂过玉席,和郎君一起登上楼就寝。 衣服轻薄不用厚重的色彩,疾风所以不凉爽。三伏什么时候过去,答应我用红粉化妆。 盛夏炎热不是游玩的时节,各种忧虑相互纠缠。划船在芙蓉湖,思绪散在莲子间。

赏析

这组诗描绘了夏天的各种情景和人物情感。诗中既有女子对郎君的期盼和眷恋,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也有夏天劳作生活的场景。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如夏云、荷花等,营造出夏日的氛围;又通过描述女子的活动和心态,如整理容貌、盼望郎君、在芙蓉池边等,细腻地表现出她们的情感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了夏日的活力和情感的温软,让读者能感受到夏天独特的魅力和人们在这个季节里丰富的内心世界。

无名氏

南北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 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