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出自 李白 的《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後,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拼音

所属合集

#乐府诗集

译文

燕赵的侠士,头上繫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骑着银玻白马,像流星一样在大街上弛骋。他们的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为人仗义行侠,事成之后,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三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泰山;眼花耳热之后,胸中之意气,可贯长虹。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此一壮举,使赵都邯郸上下,都先为之震惊。二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他们纵死而侠骨犹香,不愧是盖世之英豪。要做人就要像他们这样的侠士一样,传名百代,为人称颂。谁能学扬雄那个儒生,终身在书阁上,头发白了,还在书写《太玄经》。

注释

侠客行:侠客之歌。行,歌行体。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馀人。」 缦胡缨: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缦,没有花纹;胡,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通称;缨,繫冠帽的带子。 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餘人。 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亥本是一屠夫,侯嬴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 炙:烤肉。 啖朱亥,让朱亥来喫。啖,喫。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意气素霓生」句: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句: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合纵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合纵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太玄经: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侠客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此诗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全诗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發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嬴、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侠客行》诗虽在歌颂任侠,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无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
  • 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缦(màn)。
  • 吴钩: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这里泛指武器。
  • 飒沓(sà tà):形容迅速。

翻译

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粗糙的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般明亮。骑着银鞍白马,如流星般疾驰。他们的武艺高超,十步之内就能杀死一人,行走千里也无人能阻挡。事情办完后,挥一挥衣袖悄然离去,把自己的声名隐藏起来。有时悠闲地到信陵君处饮酒,解下佩剑横放在膝前。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拿着酒杯劝侯嬴喝酒。几杯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把五岳看得比鸿毛还轻。酒酣耳热之后,心中的豪气像彩虹般升腾。朱亥挥动金槌,一举攻克邯郸而使赵国大惊。这两位千古壮士,声名在大梁城极其显赫。即使死去,侠义的骨香依然流传,不愧是世上的英雄豪杰。谁愿意像扬雄那样,白首著书,老死在书阁之中,一辈子写那《太玄经》呢?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诗开篇描绘了一位武艺高强、行径侠义的侠客形象,“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几句,生动地展示了其洒脱、豪迈与超然。接着描述侠客与信陵君门下之士的交往,突显其重义气、轻生死的品质。“救赵挥金槌”等句具体讲述了侠客的英勇事迹,“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赞誉了他们的伟大。结尾则表达了诗人对侠客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皓首穷经生活的否定。整首诗既有形象的刻画,也有精神的宣扬,感情激荡,意境雄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