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出自 曹雪芹 的《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拼音

译文

全书写的都是荒唐的言辞,却浸透着我辛酸的眼泪! 都说作者太迷恋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

注释

荒唐:谓说话浮夸、不实际,或者谓行为放荡为荒唐。《庄子·天下》:“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时恣而不,不以觭见之也。”此处指浮夸不实际。 辛酸:辣味和酸味。比喻悲痛苦楚。《文选·魏·阮籍·咏怀》诗:“感概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痴:即不聪明、呆笨。《世说新语·尝誉》:“王蓝天(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 味:意义,旨趣。《晋书·成公简传》:“潜心道味。”此处谓真实的意义。

这首诗是小说《红楼梦》的作者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 空空道人把《石头记》从头到尾抄诗录下来後,并将《石头记》改为了《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後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了该诗。 从该诗中看,“荒唐”不仅指作者在书中引出了“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而且也指全书描写的当时社会的腐朽、残酷、互相倾轧以至走向灭亡的道路。当时的儒生也认为这是“弥天大谎”,所以作者是以愤恨的心情写出“满纸荒唐言”的。由于作者在书中对许多人物抱有同情感,所以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的。他惟恐後人不知他的真实意图,故云“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鲁迅《<绛洞花主>小引》:“《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里,作者通过这首诗诉说了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被世俗理解的苦闷心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满纸荒唐言:指书中内容看似离奇古怪,不切实际。
  • 一把辛酸泪:暗喻写作过程中的艰辛和情感投入。
  • 都云:众人皆说。
  • 作者痴:作者被认为对作品过于执着或痴迷。
  • 其中味:深层含义,即作品所蕴含的深意。

翻译

满篇都是那些不着边际的故事,倾注了我无数的辛酸泪水啊!所有人都说创作者太痴情,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这其中深藏的情感与寓意呢?

赏析

这是一首曹雪芹对自己创作的《红楼梦》的自我解读诗。"满纸荒唐言"揭示了小说情节的奇特和复杂,"一把辛酸泪"则表达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付出的心血和情感投入。而"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则是对读者的一种挑战,暗示作品并非表面那么简单,而是饱含作者的人生体验和社会观察,只有真正深入理解的人才能体会其深沉的内涵。这首诗不仅是曹雪芹对自己创作的感慨,也是对读者阅读期待的回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2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