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箫吹散後,恨燕子,只空楼。

紫箫吹散後,恨燕子,只空楼。念璧月长亏,玉簪中断,覆水难收。青鸾送碧雲句,道霞扃雾锁不堪忧。情与文梭共织,怨随宫叶同流。 人间天上两悠悠。暗泪洒灯篝。记谷口园林,当时驿舍,梦里曾游。银屏低闻笑语,但醉时冉冉醒时愁。拟把菱花一半,试寻高价皇州。
拼音

所属合集

#木兰花慢

这首词作于送别李氏一段时间之后,词人可能已回到临安,并且接到李氏的来信,与《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同调、同韵,更见难以忘怀之意。

赏析

上阕的“紫箫吹散”活用弄玉与萧史的传说,劈头就写出夫妇的离散,也暗示原先的恩爱。“燕子”“空楼”用唐代张尚书姬人关盼盼怀念旧爱,居张氏第中燕子楼十馀年而不嫁的故事,进一步说明自己同李氏间生死不渝的爱情一“空”字,尤能令人联想到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的名句。紧接着连用三种象征:明月已缺,难以再圆;玉簪中断,无由再续;覆水入地,无法重收,喻说事情的无可挽回。自古视花好月圆为美满的象征,此时词人的内心世界中已是“璧月长亏”。“玉簪中断”句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从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诗里用“覆水”传说的如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情知覆水也难收”,又李白《妾薄命》:“雨落不上天,覆水难再收”。诸作皆言弃妇事。 以下接着写从书信中了解到李氏的心情。霞、雾一类辞,是唐宋诗词描写道家生活的常见语。殷勤的青鸟,捎来了李氏的信。以“碧云句”,即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拟休上人怨别诗》)。她诉说幽闭在道观里的凄寂难堪。虽作了女道士,可情缘难断,缠绵悱恻之辞,正似苏蕙织的回文锦字,又好比唐代宫女的红叶题诗,饱含多少幽怨;但现实无情,已是仙凡异路了。 下阕写在悠悠隔绝的痛苦中,转而追怀往日恩爱。记得彼此初见是在谷口园林的客栈,银屏掩映,低声笑语。而此时回想起来,仿佛是场美好的梦。情景冉冉如昨,醒来却是一片新愁。词情至此,低徊无已。紧接着忽然掀起高潮。词人说,难道此生就这样永远不能看见了吗?不,他要拿分收的半镜,去寻找出高价出售的人,也许有重圆的一日。这结笔二句,仍是用前一首“鸾鉴分收”的故事。不过,前面是取其破镜之意,这里却是用其重圆之义。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夫妻诀别,各执半镜,约她日后以正月望日卖镜于都市,冀可相见。后来果真被他言中。(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皇州”即京都,原是故事里卖镜的地方,活用不必拘泥。两词原是一组,前说被镜之痛,后说重圆之愿。破镜重圆之一典故的反复再见,并非雷同的运用,而标志着词中悲剧历程的起点与终点。 从这两首词可见孝祥与李氏之间感情的深厚。更可见这两人在离别之后的无比苦楚。在揭开了词的本事秘密,明白了词的微意后,才好鉴赏词的艺术。两词的意境富于悲剧性的美和韵致。爱情的美好与它的被毁坏,命运的绝望与执着的希冀,形成尖锐的冲突,从而构成词情词境的悲剧性。这正是两词具有深沉的感动力量,不同于一般悲欢离合的作品的根本原因。 词人为了表现自己难言之痛,还采用隐约其辞的艺术手段。他精心灵活地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一系列优美的和悲剧性的典故与成语,如“佩解湘腰”、“鸾鉴分收”、“紫箫吹散”、“燕子楼空”、“壁月长亏”、“玉簪中断”、“红叶题诗”、“覆水难收”、“天上人间”等等。这些典故与成语,一旦被贯注了词人的特有情感,被赋予了一定的用意,就获得了新的生命。不但完美地表现了词人自己的爱情悲剧,而且也更富于含蓄。其中“佩解湘腰,钗孤楚鬓”等语,还有取《楚辞》幽馨凄美的情韵。特别是破镜重圆这一典故的反复出现,起到了贯串上下作用。至于把现境、预想、设想、回忆等时空不同的情景错综交织起来,融为一片,尤能增加词情的起伏跌宕和词境的烟水迷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箫: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能致凤凰,后来他与弄玉乘凤升仙,这里“紫箫吹散”借指情侣分别。
  • 璧月:像璧一样圆的月亮,常比喻美好的事物 。此处“璧月长亏”表示美好消逝。
  • 玉簪中断:以玉簪从中折断,表示爱情破裂。
  • 覆水难收: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 青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常被用来传递书信。
  • 霞扃(jiōng)雾锁:云霞封住门户,雾气重重,形容仙人居所高远难至。 扃:门户。
  • 文梭:织有花纹的梭子,这里象征情感交织。
  • 宫叶:即题诗的红叶,唐代有红叶题诗的典故,宫叶被用来象征哀怨。
  • 灯篝(gōu):灯架,这里指代灯光。
  • 菱花:指镜子,古代铜镜常刻有菱花图案。
  • 皇州:帝都,京城。

翻译

自从爱情如紫箫声飘散之后,只恨燕子徒然地穿梭在空荡荡的楼阁间。想到那美好的时光如璧月长缺,美好的感情似玉簪从中折断,犹如泼出去的水再也难以收回。收到远方如青鸾传递的书信,上面说那高远之处云霞闭锁也不必过度忧愁。可是我的情却如穿梭的织梭般交织难断,怨也如同题诗的红叶随波逐流。

人间天上相隔,都那么悠悠邈远。我暗暗地对着灯盏洒下泪水。还记得谷口的园林,当时的驿舍,常常在梦里重游。回忆起在银屏旁低声笑语,可如今醉时昏沉,醒来愁绪就又涌上心头。真想把手中的这半面镜子,拿到京城去试着寻找高价售卖。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婉转的笔触,抒发了词人在爱情破灭后的沉痛与哀伤。开篇“紫箫吹散后,恨燕子,只空楼”,借紫箫典故,直入主题,点明爱情消逝后的孤独之感。“璧月长亏,玉簪中断,覆水难收”三个意象并列,强化了美好情感破碎且无可挽回的沉痛。

“青鸾送碧云句”以下,刻画了虽有来自对方的慰藉之语,但自己依然情丝难断,哀怨难消的复杂心境。“人间天上两悠悠”,将现实与遐想并置,深化了彼此隔绝、愁思无限的境地。

“记谷口园林,当时驿舍,梦里曾游”,通过对往日美好的追忆,与当下的悲伤形成鲜明的对照。“银屏低闻笑语,但醉时冉冉醒时愁”,生动地表现出他在醉醒之间,对过去情感无法忘怀的痛苦。

末句“拟把菱花一半,试寻高价皇州”, 以寻觅高价卖出半面镜子这一奇异之举,传达出他希图寻回旧情、留住往昔美好的渴望,言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无穷。整首词情感深沉真挚,语言优美,善于化用典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张孝祥

张孝祥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别号於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祕阁、淮南转运判官。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张孝祥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祕书省正字。历任祕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张孝祥善诗文,尤工词,才思足敏,词风清俊爽朗,佳处直逼东坡。史称其「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念奴娇·过洞庭》见其本领。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词》一卷。《全宋词》辑录其词二百二十三阕。 ► 6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