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出自 李开先 的《 夜奔
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愁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衡阳路:指通往衡阳的道路,衡阳在今湖南省,古代传说大雁南飞至此而止。
  • 鱼书:古代用鱼形木匣封装的信,这里指书信。
  • 雁无凭:古人认为雁能传递书信,“雁无凭”即指没有收到书信。
  • 悲愁赋:指表达悲伤忧愁的诗文。
  • 西山:指西边的山。
  • 孤客:独自旅行的人。
  • (tán):这里指流泪。

翻译

我登上高处,想要极目远眺千里之外的景色,却见愁云低垂,遮蔽了通往衡阳的道路。书信迟迟不来,连大雁也没有带来任何消息,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写下悲愁的诗篇。回头望去,西山的月亮已经斜挂,在这天涯海角,独自旅行的我真是难以渡过这漫长的夜晚。大丈夫虽然不轻易流泪,但那只是因为没有触及到真正伤心的时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孤独登高时的深切忧愁和无尽思念。诗中,“愁云低锁衡阳路”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压抑和迷茫,“鱼书不至雁无凭”则进一步以书信的缺失来象征与远方亲人的隔绝。后两句“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坚强与脆弱,展现了男性在面对深重情感时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无助。

注释

  • 衡阳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衡阳一带,这里泛指远行之路。
  • 鱼书:古代常用鲤鱼形状的木片传递书信,借指书信。
  • 雁无凭:古人常以鸿雁传书,这里表示没有可靠的消息传递。
  • 几番:多次,屡次。
  • 西山月又斜:形容时间流逝,夜色渐深。
  • 天涯孤客:远离家乡、孤独的旅人。
  • 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这里指有志气的男子。
  • 伤心处:情感达到极致,无法抑制的地步。

翻译

站在高处想望远方,却被愁云笼罩,遮住了去往衡阳的道路。期待的书信迟迟不来,大雁也无从传递消息,一次次徒然写下悲伤的诗篇。回头望去,西边的月亮已斜挂天边,一个孤独的旅人,这漫漫长路真的难以跨越。男子汉有泪却不轻易落下,只是因为此刻的情感还没有到达令人痛彻心扉的程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行者在夜晚登高眺望,内心充满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人运用“愁云低锁”、“鱼书不至”、“雁无凭”等意象,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期盼。"西山月又斜"与"天涯孤客"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揭示了人物坚韧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深度正在逐步累积,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更强烈的情感爆发。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展现了李开先独特的抒情风格。

李开先

李开先

明山东章丘人,字伯华,号中麓。嘉靖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罢归,治田产,蓄声伎,家居近三十年。征歌度曲,为新声小令,诗歌豪放,尤工词曲,不循格律,诙谐调笑,信手放笔。自谓藏曲最富,有“词山曲海”之目。曾刻元乔梦符、张小山小令。作传奇《宝剑记》,又有《登坛记》,今佚。又有《词谑》、《闲居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