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出自 辛文房 的《 唐才子传 · 王勃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 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僚吏疾之。 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勃尝遇异人,相之曰:"子神强骨弱,气清体羸,脑骨亏陷,目睛不全。秀而不实,终无大贵矣。"故其才长而命短者,岂非相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辞章:诗文。
  • 麟德: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 刘祥道:唐代大臣。 :上表推荐。 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是取士考试的一种方式。 高第:指考试成绩优异。
  • 未及冠(guàn):还不到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朝散郎:古代官名。
  • :代理,暂任。 修撰:官职名。
  • 檄(xí):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这里作动词,用檄文声讨。
  • :这里指被废黜官职。 剑南:今四川一带。
  • 左迁:贬官。 交趾:古地名,在今越南境内。 省觐(xǐng jìn):探望父母或其他尊长。
  • 都督:官名。 滕王阁:江南名楼,位于今江西南昌。 作记:写一篇记文。
  • 操觚(gū):拿起木简,指写作。觚,古人书写用的木简。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 缣(jiān):双丝的细绢。 炎方:南方炎热之地。
  • 属文:写文章。
  • 寤(wù):睡醒。 腹稿:指预先想好而未写出来的文稿。
  • 虢(guó)州:古代地名,在今河南灵宝一带。 参军:官职名。
  • 倚才陵藉:仗着自己的才能,盛气凌人,欺侮别人。 :厌恶,痛恨。
  • 相(xiàng):察看,为……看相。 羸(léi):瘦弱。

翻译

王勃,字子安,是太原人,王通的孙辈。他六岁就擅长写诗文。麟德初年,刘祥道上表推荐他的才能,在对策考试中成绩优异。还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沛王征召他,让他暂代王府修撰一职。当时诸王斗鸡,王勃偶然作了一篇声讨英王鸡的檄文,唐高宗听说后,十分生气,将他逐出王府。王勃被罢职后,客居在剑南,登山远望,感慨地追念诸葛亮的功绩,写诗作赋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他又曾经窝藏了犯了死罪的官奴,害怕事情泄露,就把官奴杀了,后来事情被发觉,按律当诛,恰逢遇上大赦,只被除去名籍。 他的父亲王福畤也因此被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伯屿新修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正打算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文,用来夸耀这一盛事。王勃来到后进去拜见,都督知道他的才华,于是请他来写。王勃欣然接受,当着宾客的面拿起笔就写,一会儿就写成了,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满座的人都大为惊奇。饮酒尽兴之后,王勃告辞离去,都督赠送他一百匹细绢,他便扬帆而去。等到达南方炎热之地,船行驶到海上时,他不幸溺水而死,当时年仅二十九岁。 王勃写文章词藻华丽,向他求文的人很多,赠送的财物堆满了屋子,他靠着写文章维持生活。然而他写文章不太精心思考,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地饮酒,拉过被子蒙头睡觉,等到睡醒了,拿起笔一挥而就,一个字也不改动,人们称这种情况为“腹稿”。 他曾经说过,为人子的不可以不懂医术,当时长安的曹元有秘方,王勃把他的医术都学到了手。又因为虢州有很多药草,他便请求补任虢州参军。他倚仗自己的才华,盛气凌人,欺负同僚,所以那些下属都很讨厌他。 王勃有文集三十卷,以及《舟中纂序》五卷,如今都在世上流传。王勃曾遇到一个异人,异人给他相面说:“你精神旺盛但骨骼柔弱,气质清朗但身体瘦弱,头骨有凹陷,眼睛不完整。虽才华出众却难以长久,终究不会有大富大贵。”所以王勃才学出众但寿命短暂,难道这真的是命中注定吗?

赏析

这段文字以简洁流畅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王勃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作者先介绍王勃自幼才华横溢,早年仕途顺遂,通过对策高第授官,又进入沛王府任职。但因一篇斗鸡檄文触怒高宗而被逐出王府,从此命运急转直下。之后客居剑南,又因窝藏并杀害官奴一事惹下大祸,自己除名,父亲也受牵连被贬。在路过南昌时,王勃创作《滕王阁序》这一经典传奇故事更是突出了他的非凡才华,写他援笔立就、文不加点 ,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敏捷的文思。此外,还提及了他的生活习惯(腹稿写作)、学习医术等经历侧面,使王勃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最后作者以异人相面的说法作结,给王勃的悲剧命运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引发读者对命运与才华关系的思考。整体而言,文字层次分明,情节跌宕起伏,生动地勾勒出一位天才文人坎坷的人生轨迹。

辛文房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职。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诗人传记二百七十八篇,传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计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许多诗人在旧史中无传可稽,辛氏广采资料,“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传·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记载诗人登进士第年等,十分可贵;“传后附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四库全书总目》)。辛氏虽为众多的唐代诗人立传,而其主旨却似乎在因人而品诗,重点在标其诗格,而不在考叙行迹,所以其中叙述诗人生平部分,杂采文集、笔记、小说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鉴辨,史实的疏误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诗文,或采择前人旧评,或在前人旧评基础上有所增饰,或自出新意,品评诗歌,则颇具启发性。所以,“此书的主要价值与其说在提供诗人传记史料方面,倒不如说是在唐诗的品评方面。”(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但它毕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诗人传记,故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