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出自 黄庭坚 的《 杂诗七首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拼音

赏析

黄庭坚的诗被称为“字字有来处”。这首《杂诗七首》的四处用典就是最好的例证。 诗的首句中“蘧(qú)庐”是指古代驿站中供人休息的房子,也就是旅馆的意思。它的典故出自于《庄子集释》,“仁义,先王之蘧庐,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第二句中的“绿鬓”大多出现在古诗文中,还有一个成语叫绿鬓红颜,意思是年轻漂亮。“绿鬓”原本的意思是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那么“绿鬓疏”就可以理解为时间流逝,黑发都变少了。 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我们只不过是寄居在天地间的一个住所,世间万事把我们乌黑亮丽的头发都消磨疏了。这里明显蕴含着道家思想:人生在世,不过只是在旅馆暂宿,一转眼青丝就成白发,何必苦苦追逐。 第三句的“真得鹿”是化用蕉鹿梦的典故,指的是人世虚幻的富贵繁荣,出自《列子·周穆王》。古代常把“鹿”当作富贵的象征,这里的“鹿”最初是由一个人在偶然间得到的,随后又迅速转到其他人手中,并多次出现在梦里,让得到鹿的人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了,隐隐有一种“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感觉。最后一句中“梦为鱼”出自《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如果你梦到自己是一只鸟,便会在天上飞翔;如果你梦见自己是一条鱼,便会在水中潜游。 这也就是说,人往往会做出的各种行为,取决于他的自我认知,也就是他认为自己到底是什么。你在梦里认为自己是鸟,所以可以飞起来,但你真的变成鸟了吗?你在梦里认为自己是鱼,所以游水,但你真的变成鱼了吗?你认为中的财富和人生,真的是真实的吗? 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就是世界上有几个人能真正得到权势和富贵呢?人们只是活在幻想中罢了。这个富贵是虚幻的但让人魂牵梦绕,人们始终不知道自己其实在梦里,或许梦醒之后就会一无所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蘧庐:古代一种简陋的竹屋,比喻人生短暂的居所或漂泊不定的生活。(qú lú)
  • 绿鬓疏:形容头发稀疏,鬓角发白,暗示岁月流逝。

翻译

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我就像一个暂住的旅人,世间的事物消磨了我的青春,让我的头发变得稀疏。 究竟有几个人能真正得到他们追求的东西?又有多少人整天沉迷于虚幻的梦想,就像鱼儿向往水中的自由。

赏析

黄庭坚的这首《杂诗七首》以个人的际遇为切入点,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他自比为天地间的一座行旅小屋,形象地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绿鬓疏"不仅描绘了诗人自身的衰老,也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对比"真得鹿"与"梦为鱼",他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落差的思考,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虚幻的梦境,而应积极寻求真实的人生价值。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