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出自 朱熹 的《 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朱注:大匠,工师也。规矩,匠之法也。此章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曲艺且然,况圣人之道乎?
拼音

所属合集

#辩证篇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彀(gòu):把弓拉满。 规矩:指圆规和曲尺。

翻译

孟子说:“羿教人射箭,一定让射箭的人把弓拉满;学习的人也一定要把弓拉满。高明的木工教导人,一定依照规矩;学习的人也一定要依照规矩。”朱熹注解:大匠,就是工匠师傅。规矩,是工匠的法则。这一章说做事一定要有法则,然后才能成功,老师舍弃这个就没有办法教导,弟子舍弃这个就没有办法学习。就连小技艺尚且如此,何况是圣人之道呢?

赏析

这段内容强调了做事情、学习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准则或方法。就像射箭要拉满弓,木工要依规矩一样,遵循正确的途径和原则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无论是技艺的学习还是对圣人之道的追寻,都需要有这种明确的规矩来引领和指导。它提醒人们要有规矩意识,按照合理的准则去行动和学习。这种观点体现了对方法和秩序的重视,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价值。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