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注释
凋,凋伤义。凋在众木之后,曰后凋。春夏之交,众木茂盛,及至岁寒,尽归枯零。独有松柏,支持残局,重待阳和,所谓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然松柏亦非不凋,但其凋在后,旧叶未谢,新叶已萌,虽凋若不凋。道之将废,虽圣贤不能回天而易命,然能守道,不与时俗同流,则其绪有传,其风有继。本章只一语,而义喻无穷,至今通俗皆知,诗人运用此章义者尤广。吾中华文化之历久常新,孔子此章所昭示,其影响尤为不小。
赏析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特别需要注释的词语。
翻译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赏析
这句话以松柏在严寒季节仍然保持常青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君子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守品德和操守的高尚品质。它强调了只有在严峻的考验和困境中,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的坚定和坚韧。同时也启示人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始终保持自身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