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出自 无名氏 的《 大雅 · 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烝(zhēng)民:众民。
  • 秉彝(yí):常理,常性。
  • 懿(yì)德:美德。
  • 昭假(gé):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
  • :顺。
  • :颁布。
  • 辟(bì):诸侯。
  • 缵(zuǎn):继承。
  • :你。
  • 肃肃:庄严的样子。
  • :奉行。
  • 否(pǐ):恶,坏。
  • :吃,这里有吞的意思。
  • 矜(guān)寡:鳏寡,孤苦的人。矜,通“鳏”。
  • 輶(yóu):轻。

翻译

老天生下众百姓,事物都有它的法则。百姓秉持那常理,喜爱这美好的品德。上天监察周朝,向下面昭示它的诚心。为了保佑这天子,降生了仲山甫。 仲山甫的品德,柔和善美有准则。仪态端庄好面色,小心翼翼很谨慎。遵从古训很是式范,尽力做到礼节仪态。天子能顺应他,明确命令让他颁布政令。 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诸侯的典范,继承你先祖的事业,保护周王的安全。传达和发布周王的命令,如同周王的喉舌。在外颁布政令,四方诸侯响应。 庄严的周王命令,仲山甫认真奉行。国家的好或坏,仲山甫能辨明。他既明智又通达,以此来保全自己。早晚不懈怠,来侍奉周王一人。 人们有句话说,柔软的就吞下去,刚硬的就吐出来。只有仲山甫,柔软的也不吞,刚硬的也不吐。不欺侮鳏寡之人,不畏惧强暴之人。 人们还有句话说,道德轻如毛,民众很少能举起它。我认真思考这件事,只有仲山甫能做到。真正喜欢他却帮不上忙。天子的龙袍有缺陷,只有仲山甫能修补。 仲山甫出行祭祀路神。四匹公马高大雄壮。出征的战士行动敏捷,常常担心来不及完成任务。四匹公马强壮有力,八个鸾铃响声清脆。周王命令仲山甫,到东方去筑城。 四匹公马奔跑不停,八个鸾铃悦耳动听。仲山甫前往齐国,希望他能快快回来。尹吉甫作这首诗来歌颂,和美如清风一般。仲山甫心中常怀有忧虑,用这首诗来安慰他的心。

赏析

这首诗是赞扬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的。诗中强调了上天赋予百姓常理和美德,而仲山甫则是这种美德的杰出代表。他品德高尚,仪态端庄,谨慎遵从古训,尽心尽力为天子效力。他能够明辨是非,公正处事,不欺软怕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他还能出色地完成天子交付的任务,如传达王命、治理四方等。诗中通过对仲山甫的赞扬,表达了对美好品德和才能的向往与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能之士的重视和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通过对仲山甫的各种事迹和品德的描述,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无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