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孟子说:“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谈论;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出话来破坏礼义,这便叫做自己残害自己。自以为不能安居于仁,由义而行,这便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最安稳的住宅;义,是人最中正的道路。空着安稳的住宅而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可悲啊!”

注释

暴:残害,糟蹋。 非:诋毁,破坏。

赏析

本章论仁义为正道,反对自暴自弃。 孟子认为,仁和义是人性中最好的品质,糟蹋这些品质,开口说话就破坏礼义,认为自己不能居仁心、走正路的人,就是自暴自弃的人。这样的人是可悲的! 有一颗博爱之心,为人处世不见利忘义,在今天,也是弥足珍贵的。 “自害其身者,不知礼义之为美而非毁之,虽与之言,必不见信也。自弃其身者,犹知仁义之为美,但弱于怠惰,自谓必不能行,与之有为必不能勉也。” “此章言道本固有而人自绝之,是可哀也。此圣贤之深戒,学者所当猛省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自暴:在这里读“bào”,自己糟蹋自己。
  • 自弃:自己放弃自己。
  • 礼义:礼法道义。
  • 居仁由义:内心以仁为居处,行为遵循义。

翻译

孟子说:“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可以和他谈什么;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以和他有什么作为。说话诋毁礼法道义,这就叫自己损害自己;自己不能让内心坚守仁德并依义而行,这就叫自己抛弃自己。仁德,是人们安适的住宅;道义,是人们正确的道路。荒废安适的住宅而不居住,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遵循,可悲啊!”

赏析

这段话强调了自我修养和道德坚守的重要性。孟子指出自暴自弃的人难以与之交流和有所作为。自暴是言语上违背礼义,自弃是自身不能践行仁与义。他将仁比作安适的居所,义比作正确的道路,形象地说明人们应该追求和遵循仁与义。同时,对那些不珍惜和践行仁、义,荒废其价值的人表示悲哀和惋惜,体现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和倡导。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