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孟子说:“对大王的不明智,大家不必困惑。天下即使有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后,又冻它十天,没有能长得了的。我和大王相处的机会太少了,我退居家中,向他吹阴风的人就包围了他,纵使有善心萌动的情况,我又能对它怎么办呢?下棋在各种技艺当中属于很小的技艺;可是,如果不全心全意,就学不好。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地学,只听弈秋的讲解。另一个人虽然也听着,但一心以为也许会有大雁飞来,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下棋,但却不如那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聪明程度赶不上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

注释

或:通“惑”,疑惑。 暴(pù):同“曝”,晾晒。 弈(yì):围棋。数:技艺。 弈秋:古代善弈的人。 鸿鹄(hú):鸟名,即天鹅。缴(zhuó):系于箭上的丝蝇。

赏析

本章承前八章继续论述人性。 孟子以为,人之善良天性需要不断滋养,不能一曝十寒,否则便会使仁义礼智丧失殆尽,而成为禽兽。 孟子打了两个比方,一是植物生长如果一曝十寒,就不能再生长。二是弈秋教弟子学下围棋,一个弟子专心致志地学习,自然会大有长进;另一个弟子学棋时老想着怎么打鸟,所以成绩不如别人。前一个比方讲客观原因,后一个讲主观原因,可见让“仁义之心”滋长,必须要环境好,主观上自己也要努力。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办好想做的事情。 “程子为讲官,言于上曰:‘人主一日之闲,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妾之时少;则可以涵养气质,而熏陶德性。’时不能用,识者恨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或(huò):同“惑”,奇怪,疑惑。
  • 暴(pù):同“曝”,晒。
  • :幼苗,这里指孟子对王刚刚有所启发的善念。
  • 弈(yì):下棋。
  • 数(shù):技艺,技术。
  • 鸿鹄(hóng hú):大雁、天鹅类的鸟。
  • :拉。
  • 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

翻译

孟子说:“大王不聪明,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一离开,那些动摇、破坏大王为善之心的人就来了,我所诱导而使大王内心刚刚萌芽的善念怎么能成长起来呢?现在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就学不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但心里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天鹅之类的鸟要飞来,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们,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学得好。能说是因为这个人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具体事例进行说理。孟子先用“一暴十寒”说明即使是容易生长之物,若不能持续给予合适环境也难以生存,借此指出因和大王见面少,且大王身边不良影响多,导致其难以保持善念、增长智慧。接着以两人向弈秋学棋的不同表现为例,一人专心致志学有所成,一人心有旁骛技艺不佳,有力地论证了要想成功必须专心致志的观点,并且否定了是智力因素导致结果差异,强调了专注的态度对于学习、事业等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方式深入浅出,生动易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