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孟子说:“智者没有什么不想知道的,但急于知道当前该做的紧要事情;仁者没有什么不爱惜的,但急于先爱亲人和贤人。尧、舜的智慧不能遍知所有的事物,是因为他急于去做眼前的大事,尧、舜的仁德不能遍爱所有的人,是因为他急于去爱亲人和贤人。不能够实行三年的丧礼,却仔细地讲求缌麻三月,小功五月的丧礼;在尊长面前进餐,大口吃饭,大口喝汤,却讲求不用牙齿咬断干肉,这就叫不识大体。”

注释

缌(sī):麻布之细疏者,文中指缌麻,是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也称“缌衰”,服期为三个月。小功:古代丧服名,五服之一,用较粗的熟布制成,服期为五个月。 放饭:大口吃饭。流歠(chuò):大口喝汤;歠,饮。齿决:用牙齿啃断东西。

赏析

本章论为政者当知要务。 孟子用类比论证法。他说,智者没有什么不该知晓,但是当前的要务才是急于解决的;仁者没有人不该爱,但天下人那么多,所以要以先爱亲人和贤人为要务。 同理,为政者应知当务之急。不能抓住了小的却失去了大的,抓住了次要的却失去了主要的,因小失大,舍本逐末,这就叫做“不知务”。凡事总有轻重缓急,因此,要抓住当前急切应办的事先做。 “知者固无不知,然常以所当务者为急,则事无不治,而其为知也大矣;仁者固无不爱,然常急于亲贤,则恩无不洽,而其为仁也博矣。” “此章言君子之于道,识其全体,则心不狭;知所先后,则事有序。”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