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出自 南北朝何逊 的《 边城思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边城:边远的城邑。这里指作者当时所停留的地方。
  • 柳黄:柳树的嫩枝刚开始发黄。
  • **tái:苔藓,一种植物。在水中常能见到。

翻译

柳树刚刚泛黄,还没有吐出嫩叶,春水已经变绿,半含着苔藓。春天的气息在这遥远的边城中慢慢萌动,而我这位离家远游的客子,不禁涌起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开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城初春的独特景色,“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抓住了柳梢初黄、春水带苔这些极具代表性的早春特征,生动地展现出春天缓缓来临的脚步,清新自然又富有生机。后两句“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则笔锋一转,由景入情,借春色在边城萌动这一现象,巧妙地引出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边城的春光越美好,越衬托出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思乡之情便愈发浓烈。整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语言质朴,却将游子内心复杂的情感表达得真挚感人 。

何逊

何逊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梁武帝天监中,起家奉朝请,历官诸王参军、记室,兼尚书水部郎,後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善诗文,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并重于世,时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於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记室集》一卷。 ► 115篇诗文